臺下眾人看到這一幕就有些繃不住。
咦,噁心!
郝運卻一點也不覺得,他跟李諳的交易是兩個大獎要給他一個。
他也沒有想到李諳會如此光棍的給了最佳導演。
這東西一般都是他的私產。
影帝影后可以輸,畢竟是別人拿獎,最佳導演卻是屬於李諳的。
“謝謝,謝謝李行導演,謝謝我的老同學安小曦,也謝謝我的老同學黃博……”
臺下回敬他鄙視的眼神。
都是老同學,就不信黃博和安小曦是一樣的。
有本事你啃一口黃博,不要只弄人家姑娘一臉口水。
“拍《鬥牛》的時候,我心裡憋了一股子勁,我就想著抗日影視劇該怎麼拍,既要達到銘記歷史的目的,又要警醒今人,還要讓更多的人願意走進電影院……”
郝運先圍繞著電影的拍攝說了一段,毫不客氣的在金馬獎的頒獎舞臺上大談抗日。
不過他也沒說太久。
說多了就會顯得過火,他深知過猶不及的道理。
走到郝運這個位置,凡事都要掌握一個度,把控好度才能更好的繼續往上走。
越往上,發出的聲音越大,聽到的人也越多。
一番獲獎感言後,郝運和安小曦就回到了位置上。
後邊的最佳故事片自然就是李諳的《澀戒》了,這樣的大獎他肯定要拿一個的。
最佳故事片是名義上的頭等獎。
李諳捨棄了最佳導演,為的就是保住金馬獎最後的顏面。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確實做的不錯。
《澀戒》提名11項,拿到了最佳劇情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新演員、最佳造型設計、最佳音效、最佳視覺效果6個大獎,另外李諳還拿了年度傑出電影工作者,算是7個獎項。
再加上週傑輪也拿了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年度傑出電影兩個獎,灣灣電影最起碼守住了陣地。
郝運這邊則是三套獎盃和證書。
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還有最佳美術設計,只是和郝運沒有關係。
加上黃博的影帝……
《鬥牛》和《小森林》拿下了五個獎項,其中不乏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這樣的大獎。
內地也是收穫頗豐,感覺很久都沒有這樣的大收穫了。
頒獎禮之後慶功宴和媒體採訪。
郝運拿了最佳導演,黃博拿了影帝,都是媒體追逐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