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來想去,就只有走姜聞這邊的路子。
不是指望姜聞幫忙安排,而是想透過姜聞,看看能不能搭上文化部門的順風車。
文化部門經常組織和海外的文化交流,這屬於他們kpi。
“有倒是有,但基本上都是走形式的。”
姜聞瞬間就明白了郝運的意思,對於郝運公司那些年輕人能夠想到去外邊學習,他還是比較佩服的,就是不太看好這種形式。
人家肯定不會輕易給你看,就算給你看,也不會讓你看到最先進的。
“有沒有什麼辦法讓這個交流不那麼形式呢?也不需要多先進,我們就是想看點不一樣的東西。”
郝運從來沒想過靠自己。
那根本不現實,如果他有這樣的能力,就不需要去好萊塢學習了。
“不那麼形式化啊……”姜聞思索了一番。
好像也不是沒可能。
自從2001年12月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市場就開始對外逐步的開放,電影行業也不例外。
這樣龐大的一個市場,外頭也一直想合作。
這幾年合拍片越來越多就是證據。
“不急於一時,就是想讓姜蜀黍幫忙關注一下,如果有機會,我想多要幾個名額。”
郝運自己都想去那邊看看。
每一次去電影節都能交流,尤其是國際電影節,但是歐洲三大電影節很少有商業片導演。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而且,光是靠嘴說,哪裡有現場實地考察收穫多。
“我幫伱想想辦法,也不是什麼難事。”
郝運幫了姜聞這麼多,姜聞肯定要盡力,而且就算郝運沒有幫他的時候,他也從來都是為了這個親傳弟子竭盡全力的。
光是金馬獎這個,一般人就搞不定。
別說娛樂圈不知道該不該去,就連有些關鍵人物也摸不清風向,只能給出比較含糊的答案讓再觀望一兩年。
姜聞探到更高的口風,再把這個口風想辦法傳遞到專管的領域。
費了不少的人脈關係。
至於郝運說的這個人才交流計劃,姜聞也不知道有沒有。
不過就算暫時沒有也沒關係。
可以想辦法讓它有。
對好萊塢那邊來說,也不需要他們拿出最好的工業技術;對相關的部門來說這是妥妥的政績;對青年導演來說,哪怕只是學點邊角料,也可以在此基礎上發展出更多的機會。
皆大歡喜的事情,為什麼不能有呢。
聊了聊電影,郝運在姜聞家裡過了中秋節。
包括姜聞的媽媽、繼父,還有姜午夫婦,姜聞夫婦,姜聞的妹妹都在,平時難得一見的是姜聞他閨女也回來了。
據說,姜聞打電話給她閨女賣慘,說現在最起碼有幾百萬個人在罵他。
他閨女心軟了,回來陪他一段時間。
郝運對於姜家來說並不算陌生人。
在得知郝運不回老家,老家也沒人過來後,就被叫過來吃飯了。
郝運甚至跑去幫忙做了幾個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