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他再創作音樂,就滿足不了大家對他的期待了。
到時候大家就說,郝運用了一輩子證明,《太陽照常升起》不是他自己作品。
就跟陳楷格的《霸王別姬》似的。
“哦對了,還有這東西,也是我一併帶回來的,你的《萬箭穿心》刊登了,六哥說之前想投《收穫》,他認識那邊的人,給對方看了稿子,說是不太能上。”
假道士接過郝運遞過來的兩本證書,又從包裡摸出了本雜誌。
“為什麼?”
郝運覺得《萬箭穿心》這挺不錯的,中等篇幅,文學性還挺強的。
“老六的意思,大概是因為你是明星。”
郝運秒懂,就是對方覺得他是明星,刊了他的稿子會影響雜誌逼格。
明星寫文章的其實不少。
最常見的是自傳,然後還有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但是明星文學普遍被文學界看不起。
這個倒也不能說文學界過於孤高自傲,主要是明星文學的口碑太差了。
很多明星出的書,狗屁不通,粉絲買回去也不會看內容。
經常被人扒出寫的語句都有問題。
或者是找人潤色的,根本就不是明星自己寫的。
如果刊了你的文章,隨後你上節目,連成語都能多次用錯,表現的毫無文學素養,那人家刊物也會跟著丟人。
想裝逼,想立人設,想收割粉絲,那就自費出你的自傳去。
既然人家不要,吳老六也沒強求。
其他大型主流刊物《十月》《人民文學》《山花》那些,就更不用去嘗試了。
他乾脆把郝運的稿子送去了《首都文學》。
華夏文學界一般都把《收穫》當成文學雜誌界的龍頭老大,但凡誰能上《收穫》,一般都代表著誰的寫作水平高。
《收穫》上的某些,內容上可以沒有新鮮的東西,但是不能不維持高逼格。
而《首都文學》相比較而言,會平民化一些。
但是它也不是沒有逼格,和地攤文學不是一回事。
而且郝運就是混首都圈文化圈的,拿過戛納的最佳劇本獎。
這樣一個住在首都的文化人,既然他投了稿子,而且故事也不錯,確實也沒有必要拒之門外。
所以,在《首都文學》最新的一期上面,郝運的《萬箭穿心》就成功刊登了。
筆名還是之前他用過的大群。
“稿費在六哥那邊,一共兩萬二。”假道士繼續說道。
“讓他留著吧。”郝運不怎麼在意。
“行,六哥說這篇或許可以拿去評獎……”假道士心裡一喜。
吳老六說了,如果郝運不要,就他們幾個分了。
他假道士也有份。
“評獎?對哦,讓他幫我拿去評!”
郝運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獲獎了的話,應該就會有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