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計時開始!”聲音再次響起。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歡迎大家前來參加這次的拍賣會,此次拍賣會所得資金,全部捐向貧困山區!”
“本次拍賣會邀請了古董界的顧先生和王教授作為裁判,為大家教說!”
顧南溪和王嚴若趕緊走上臺坐了下來。
拍賣會的會場在二樓,而那些貴賓廳分別在三樓和四樓,二樓來的人都是來湊熱鬧的,還有那些媒體和記者,既然是要捐給貧困山區,自然要好好宣揚一下張家。
“看來今天來的人不少吧!”
韓九歌側身看了看韓弦九,韓弦九認真的看著電視裡的展品。
“此次拍賣會的規則是以一翻二,起拍價往上翻一倍!”
“拍賣會,現在開始!”
只見穿著古風衣服的模特走了上來,手捧著一把扇子,手執扇子在臺上走了一圈,攝像機圍繞拍了一圈,很快就資訊傳在各個包間。
“此扇名為:往昔,是由一位黃先生捐贈,黃先生希望利用所得的資金幫助那些孩子們。”
“這個扇子怎麼樣?!”
“再看看吧!”
電視裡女孩甜美的聲音再次響起:“扇子最早稱”翣”,也叫扇汗,在中國已有三千多年曆史。商代的一些史料中可以看到,權貴之人的馬車上有一種類似大篷子的儀仗之物,也有說是利用其引來之風給馬解暑。出土文物中與現在的扇子形制最為相似的是一種竹扇,扇面是梯形的竹編,叫做”箑”。後來多見的紈扇、羽扇、團扇等都是由箑發展而來。”
旁邊的顧南溪也開始說起“摺扇又名"撒扇"、"紙扇"、"傘扇"、"掐扇"、"摺迭扇"、"摺疊扇"、"聚頭扇"、"聚骨扇"、"棹子扇"、"旋風扇"。是一種用竹木或象牙做扇骨、韌紙或綾絹做扇面的能摺疊的扇子;用時須撒開,成半規形,聚頭散尾。”
模特將扇子放在桌上,王嚴若戴著手套檢查著扇子的真偽,顧南溪繼續說道:“一般有7骨、9骨和14骨扇,以14骨扇,最常見,是標準扇的骨數。”
“這把扇子為7骨,比較少有。”王嚴若俯合的說道。
“摺扇的美學表現和技藝發揮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即扇面和扇骨。”王嚴若繼續介紹著,攝像機靠近扇子,螢幕上面顯示著扇子上面清晰的紋路。
顧南溪繼續說道:“對於一把成扇來說,扇面與扇骨是不可分割的、珠聯璧合的藝術品。自明至清初,一般來說是文人畫家創作於扇面,而能工巧匠施技於扇骨,直到清中葉以後,藝術家才參與扇骨的繪畫、書法與鐫刻,於是扇骨身價倍增,甚至成為可以脫離扇面而存在的獨立藝術品。扇骨的材質也更為多樣化,從一般的方竹到棕竹、湘妃竹、鳳眼竹;從一般的紅木到黃花梨、紫檀、雞翅木、楠木、檀香木,直至金漆、螺鈿、掐絲等工藝和象牙、玳瑁之類的奇珍之品。其骨數的多寡與樣式,乃至扇頭的形制也是千變萬化。即便說摺扇是舶來品,那麼一經中國文化的浸潤,也會發揮到極致。”
“中國傳統摺扇出現於宋代,流行於明清,因其開合自如,攜帶方便,集詩書畫藝於一身,有“懷袖雅物”之稱。在扇骨的選擇上,中國傳統摺扇視“紫檀、象牙、烏木者,俱目為俗例,惟以棕竹、毛竹為之者,稱懷袖雅物。”
“這把紫檀扇無論是雕刻,還是扇骨的花紋都是無人能比的,扇面上的花栩栩如生,就好像活過來了。”
“那麼我們請顧先生和王教授估一個價!”
顧南溪和王嚴若將面前的話筒關閉,兩個人竊竊私語的討論著。
“大哥,你覺得這扇子值多少錢?!”
蘇北辰將平板拿起來,將圖片放大,很清晰的看到扇子上面的花紋,雖然很完整,可是卻有些不符合現實,畢竟宋朝離現在已經千年了,儲存如此好,有些不符合。
“我又不懂,何況這裡有教授專家,我如果隨便說個數字的話,不是很打他們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