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工廠有三千多號人,管理層都有百來號,出門辦事是常態,會個領導還坐解放車的話,未免有些不適合。所以檔次高點的代步車,還是十分有必要的。
……
一月中旬,趙小坤放了假。
第二天,他爸媽就趕過來,準備接兒子回家過新年。
“哎呀,大龍啊,怎麼又拎這麼多東西……”院子裡,李秀梅不停碎碎念。
倒不是裝的,現在家裡條件很好,根本不缺東西,她也是農村出來的,明白農村生活不容易,而趙大龍兩口子沒月過來一次,都不會空手,讓她感覺很破費。
“嬸兒,這也沒什麼,都是自家的東西,不值幾個錢。”趙大龍咧嘴笑道。
左手提著一個竹籠框,裡面有四隻肥碩的老母雞;右手拎著一隻蛇皮袋,裡面是兩大塊糯米年耙。
要知道,一塊年耙就有美國隊長的盾牌那麼大,重二三十斤,也虧他這麼大老遠地拿過來。
不過話又說回來,像純散養的老母雞,和手工製作的年耙,眼下在省城是越來越難以吃到了。
他媳婦兒小玉也沒空手,揹著個竹簍子,裡面東西五花八門,有用玻璃罐封好的蜂蜜,有紅薯幹,有河裡撈起來曬乾的小魚小蝦,有用布碎裹了又裹的小鹹菜罈子,裡面塞滿了自制的醃蘿蔔絲…… 手機端:
“這個好。”郭永坤上前幫忙,取下竹簍子,捧著小鹹菜罈子說。
小玉呵呵一笑,“加了好多碎泡椒。”
說得郭永坤口水差點沒掉下來,這玩意用後世的話說,就是下飯神器。
還奇了怪,他在趙家吃過以後,回來讓他媽嘗試著做過,可總達不到那種滋味。嗯,肯定是蘿蔔的問題。
郭永坤不比李秀梅,臉皮比較厚,所有東西照單全收。
趙大龍夫妻相視一望,臉上都有些欣喜。
兒子現在吃住都在郭家,就連學費都不用他們操心,問過永坤幾次,壓根不搭理。
這個恩情他們想不到怎麼來回報,買什麼好東西郭家根本不缺,也只能每次拎些農家自己的土特產過來。
所幸,永坤似乎正好喜歡這些。
從趙大龍這裡,郭永坤瞭解到,前頭山蜂蜜加工廠經過一年的建設和準備,差不多可以投產,據說現在不光是前頭山,附近十里八鄉不少農戶都開始養蜂。
這讓郭永坤難免有些自豪和成就感。
他越來越明白“企業家”這三個字的真正含義。所以他不佩服李超人和巴菲特,卻敬仰馬雲和蓋茨。
錢多到一定程度,只是一個數字而已,幾輩子都花不完,有什麼意義?
一名真正的企業家,應該是能造福社會的、是能一定程度上改變世界的。
他當然還沒達到這種程度,但心裡會以此作為目標。
臨近過年這段時間,郭永坤本打算好好休息一陣,因為開年之後有得忙,還有三家工廠、加起來近萬名職工,正嗷嗷待哺,等著他帶領致富。
哪知他算盤已經打好,可對方卻等不急,突然找上門。
無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