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空寺鬧出的這場大動靜自然逃不過金陵城中那位人間至尊的視線。不過統御天下,絕不能事事親為,只需要負責掌控大方向。就此事而言,有當地官員和錦衣衛負責即可。而且比起這些僧侶,更讓皇帝感興趣的,是那四個這些日子在金陵城中聲名鵲起的少年。
這個事情要從燕王世子進京說起,燕王明搶了趙王的鬼市基業,這無論在皇族還是平民百姓中都掀起了軒然大波,
這裡的波,指的是波浪的意思。
子侄自恃勇力,強奪叔父基業,這無論在哪,都是要受到譴責的行為,但聽到是燕王所為,大家倒也不是特別驚訝,燕遼之地都是些未開化的蠻子,做出這等事也不足為怪。
興許是也知道自己的行為有些過分,燕王遣世子為使,一路南下,入京城奔走造勢,祈求皇帝陛下原諒。
燕王世子一入京城,便四處拜訪名流仕紳,朝廷官員,出手闊綽,動不動就是難得一見的珍寶奉上。
這北蠻子當真以為我等讀書人也與他一般無恥嘛?我等深曉大義,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區區阿堵物,哪裡比得上我們兩袖清風的高尚操行?
因此,燕王世子處處碰壁,竟無一人願意收下其禮物。這也讓燕王世子不得不感嘆一句,“陛下治政之成果,由此便可見一斑,官員不因財富易志,可想而知,這如今的天下,是何等的政事清明,海晏河清!”
當然,部分官員家中經營的商鋪,近些時日多了幾筆買賣,增了些許進帳,這自然就不足為外人道了。
送禮失敗過後,燕王世子向皇帝陛下請求入太學就學,自言燕王府雖是以武傳家,但對於讀書人的景仰,從未少過一分。
皇帝陛下胸懷大量,自然是欣然允之。
初時太學中的學子還眾口一心的抵制燕王世子,可過了一陣子,燕王世子身邊便匯聚起了一批人。
不管名聲如何,他也是當世最有權勢的藩王世子,這是不爭的事實。更何況,人傻錢多的兄弟有哪個不愛,燕王府剛剛才得了一筆橫財,正愁花不出去,哥幾個為燕王爺解憂,誰還敢說個不字。
這一群狐朋狗友之中又以三人最為出彩,與燕王世子並稱“金陵四公子”。
這三人,一個是當代衍聖公之嫡長子,只要不出意外,十有八九便是下一代衍聖公。雖是聖人之後,但在世人眼中,一個貳臣與家奴輩出的家族,早都敗沒了祖先的遺澤。
此子更是為人所不恥,飲酒大醉之後,竟在太學門口用狂草書寫,“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
“怎麼著,就這麼對祖輩的光輝戀棧不去?若是被聖人得知自己有如此後人,還不是得氣的活過來!”
冷嘲熱諷接連不斷,讀書人沒了斯文,罵起人來最是能戳人脊樑。用詞過於寒磣,在此不做列舉。
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此子依舊如一個沒事人一般,該就學就學,該飲酒作樂飲酒作樂。別說,正是這樣的冷處理,反倒是沒幾人願意再提起他。
還有一人乃是此時官場當紅的張白圭獨子,張白圭四十歲擢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入閣,再進一步,無論是升任吏部天官還是邁向僅次於皇帝陛下的首次輔位置,皆會成為這朝堂之上最有份量的幾人之一。
有燒冷灶的眼光之人不多,但願錦上添花之人絕對不少。既然張侍郎家中有子尚未娶妻,那我等豈可坐視不理?上門說親的媒婆幾快把張府的門檻踏破。
張公子行事無狀?無事,少年無知中年醒悟老年納福,便是一個女子最好的依靠。
張公子流連青樓?無事,正是少年郎,誰還沒有個貪歡的時候。豈不知,有些男子看起來身強體壯,實際上卻是中看不中用呢。
張公子尋花問柳之時僕役慌忙請了郎中,甚至皇帝陛下都派了御醫?雖然張家人一直極力否認公子害了馬上風的傳聞,但從那日起,確實沒再有媒婆上門。
同樣,張公子也因為此事,足有半年未曾出門。
最後一位則是禮部尚書家的公子,在這四人中,數其作風最為正派。雖然明明是詩書傳家的禮部尚書府上,出了個不愛文采偏愛武藝的公子稍有違和,但絕不影響普通人家的女子愛慕這個俊秀少年郎。
除去走鷹鬥犬,似乎這人便沒有了其他缺點,但既然能名列四公子之中,不是劣跡斑斑豈能行?
在金陵城權貴公子的圈子中,有一個公開的秘密,禮部尚書家的公子不愛紅顏,只喜歡調教熨帖的小相公。雖然抵不住其他人私下裡也會嚐嚐鮮,但像這位爺這位堅定的小相公派也算獨一號。
得子如此,禮部尚書大人自然是愁白了頭,可自家兒子這喜好,生是掰不回來。號稱絕色的女子送到房中,這位爺是看都不看,轉頭就去尋自己的書童尋歡作樂,讓人徒呼奈何。
這四個年輕人,看起來都是些不知貧苦的膏粱子弟,可在皇帝陛下眼中,這四個人要遠遠勝過那些循規蹈矩的孩子,少年放浪不羈,和不學無術可扯不上什麼關係,出於家學淵源,這四人都應該是飽讀詩書之人。至於為何要裝成這副樣子,誰又能說的清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