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於歷史上出現過一個三品武將不得不向一個七品文官下跪的事情,這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由此可見文官集團是何等的喪心病狂。
這軍權收歸皇帝,文官不再掌握軍權,自然而然的,武將勳貴集團就可以慢慢的復甦,大明軍隊還是有望重新變的強大起來。
但從本質上來說,這僅僅只是軍權的問題,並不能從根源上改變大明軍隊的問題,軍戶制度不改,大明軍隊的戰力就別想提高,不可能說每一次的戰爭都來搞募捐,靠銀子來刺激的。
“臭小子~臭小子~”
就在劉晉思索之際,英國公張懋粗獷的聲音就傳來,人還沒有到就已經喊了起來。
很快,張懋就龍行虎步的走了進來,他來劉晉府上的次數實在是太多了,以至於每次來也是直奔劉晉的書房,連客廳都不去了。
“張公~”
見到張懋,劉晉連忙行禮。
同時腦海中也是猜測起張懋此行的來意了,估計多半也是為了改軍制的事情。
以前張懋非常的悠閒,一個國公爺,天天找劉晉就是為發財的事情,也是跟著劉晉置辦了很多的產業,現在也是富得流油。
但是最近這段時間以來,張懋就很忙了,弘治皇帝對文官集團不信任,開始重視武將勳貴,他作為武將勳貴的代表,也是被弘治皇帝重用。
祭祀祖先的事情依然在做,但是同樣的也更多的參與到朝廷大事當中,每次議事,都少不了他的存在。
各種各樣的大事,他也是一樣不少的要參加,自然也就變的更忙碌了。
現在張懋、李東陽、劉健三人也是被弘治皇帝委以重任,負責軍制改革的事情,所以整個人也是忙的暈頭轉向,關鍵是他不知道該從那些地方下手。
和以往一樣,習慣性的就來找劉晉,想要諮詢下劉晉的意見,看看劉晉這個高人子弟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
“免了,免了~”
張懋揮揮手,接著也是一屁股坐下,想了想說道:“臭小子,這改軍制的事情,你也是知道了。”
“前面這段時間你隨太子殿下去邊軍和衛所視察,想必對於我們大明軍隊的現狀有一個瞭解,不知道能不能和我說說,這該軍制到底該如何去改。”
張懋也是急啊,這是一件大事,不僅僅關係到弘治皇帝的大事,更是關係到武將勳貴集團利益的大事,全天下無數雙眼睛都在看著呢,武將勳貴集團可都是眼巴巴看著張懋能夠為大家爭取更多的利益。
以前被文官集團打壓的實在是太慘了,武將勳貴集團都沒有任何的存在感,在朝廷之上都沒有任何的話語權。
但這些武將勳貴集團難道就真的甘於一直如此?
顯然是不可能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野心,自然也想著要掌握更多的話語權,參與到大明的國家大事當中來,而不是成為擺設,沒有絲毫的話語權。
這個事情交到了自己的手中,是張懋好好表現的機會,同樣也是一個燙手山芋,因為大家都在看著你張懋。
你要是不能把這個事情給辦好,要讓弘治皇帝滿意,也要讓武將勳貴集團滿意,否則的話,你張懋以後就別想在武將勳貴集團當中立足了。
想到這些,張懋就吃不下飯,睡不好覺,這些天也是一直在琢磨這個事情。
可是想來想去,始終拿不出一個好的方案出來,更重要的是自己想出來的方案肯定沒有辦法讓劉健和李東陽同意,他們兩個代表的是文官集團,自然是從文官集團的利益考慮,彼此要弄出一個三方滿意的方案來,太難了。
所以張懋也是習慣性的想到了劉晉。
當然,他這並不是胡亂想到劉晉的。
他去過天津,去看過天津海事學院,天津海事學院僅僅只是半軍事的管理,短短几個月的訓練,天津海事學院出來的這些學員在他看來都是一支強軍。
他的孫子張倫去了琉球這裡,同樣也是在天津海事學院訓練過,也和倭寇海盜作戰過,寫回來的家書也是詳細的描寫了這場大勝的經過。
所以他知道劉晉深諳練兵之道,肯定能夠給自己一些建議。
“張公,實不相瞞,這次我隨殿下考察邊軍和衛所軍,也是感觸良多啊。”
劉晉想了想緩緩開口說道。
“如果陛下僅僅只是想要收回軍權的話,這個軍制改革就非常的簡單,可以參考歷朝歷代的軍制,將軍權集中到陛下手中就可以了。”
“但以我看,陛下不僅僅只是收回軍權如此簡單,陛下愛民如子,一直以來都看著韃子南下肆虐,心急如焚,非常渴望能夠擁有一支強大的大軍來保家衛國。”
“所以我覺得陛下不僅僅只是收回兵權如此簡單,更重要的是要打造出一支強軍,一支能夠橫掃天下的強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