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青年?”
“這又什麼樣的時代?”
景暘迷茫了,從小學四書五經,又才華橫溢,可是到了現在,卻是告訴你,你學的這些東西似乎好像沒有什麼用?
在以往他們所認知的有為青年,那自然是要才華橫溢、滿腹經綸,最好是能夠在科舉考試上面青雲直上。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這就是傳統讀書人認為的有為。
說到底其實還是自身的成就,要考上科舉,當上官,做大官,然後輔佐天子治理國家,至於說如何治理國家,那就是儒家的那套仁義道德治國了。
然而現在,時代變了。
大明已經不再是以前那個封建王朝的大明瞭,它此時此刻正朝著資本主義和殖民時代迅猛的發展。
傳統的那一套已經越來越不適應時代的要求和發展了。
“哈哈~哈哈~”
景暘迷茫的笑了起來。
原本還覺得自己落榜是很不服氣的,可是看完大明早報上面所寫的評論文章,頓時就又覺得自己落榜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劉晉所處的考題,目的是為了學子們談一談大明存在的問題,並且給出一些建議,自己等人只是一味的讚美大明的盛世,讚美天子的聖明,這是脫離了題意,單單是從這一點來說,就已經跑題了。
再看看那些高中的學子,儘管很多人的文采確實是不如自己,但文章所言皆是講出了大明目前所存在的一些問題。
即便是大家鄙視的屎尿進士,他也是發現並提出了大城市公共衛生的問題,如果能夠得到解決,這也算是造福百姓的事情,能夠高中那也是情理之中了。
更何況,在諸多高中的學子當中,也有人確實是才華橫溢,像呂柟,他也是大名鼎鼎的才子,他的文章就指出了大明目前存在的問題,還給出了不錯的建議。
還有來自南雲省的李南雲,儘管是東榜的學子,儘管並非是漢人,然而文采飛揚,才華橫溢,又能夠發現大明存在的問題,指出在偏遠地區少數部族融入大明難的問題,重點強調了大一統的重要性,給出了一些不錯的解決。
“景暘兄~你沒事吧?”
呂柟看了看景暘,連忙關切的問道。
“哈哈,我沒事,我沒事~”
“看到這片文章,我頓時就明白了我為什麼會落榜了,原來我確實是還學的不夠。”
“以前的時候總是覺得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現在看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以後我會去大明各地遊歷,同時再更多的學習新的知識,尤其是學習新學的一些知識和內容,三年之後,我還會回來的。”
景暘大笑完之後也是非常認真的說道。
“景暘兄~”
“這新學乃是旁門左道,下三流的東西,我等儒門之人,豈可去學這些東西?”
旁邊有人一聽,頓時就急忙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