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劉愛卿足智多謀,又目光長遠,這太子選妃之事,關係重大,還是想要聽聽你的意見。”
張皇后也是跟著開口道,明朝的後宮不得干政,這個政策明朝開始一直到明朝滅亡都執行的很好,張皇后這次也是為了太子妃的事情過來尚書房,放平時,她是很少進尚書房的。
“選太子妃這是關係到我大明江山社稷的大事,也是關係我大明千秋萬代的事情,必須要高度重視。”
“它不僅僅只是選太子妃如此簡單,關係到我大明的方方面面。”
聽到弘治皇帝和張皇后的話,劉晉也是微微沉思一番,想了想開口說道。
對於太子選妃這件事情,劉晉只是知道非常嚴格,同時也知道大明這邊為了貫穿後宮不得干政的傳統,所有後宮的皇后、嬪妃等等都是從普通家庭選拔出來的。
這個制度一直延續下來,大明從來都沒有出現過後宮干政和外戚掌權的事情,頂了天也就出現張氏兄弟這種驕橫跋扈的外戚,但本身並無什麼權力,對國家的穩定構不成威脅。
“今日之大明已經不同於以往的大明,也不同於以往的歷朝歷代。”
“今日之大明,幅員遼闊、地域廣袤、生活在這片廣袤疆土的不僅僅有我漢人百姓,也有大量的部族。”
“臣以為,選太子妃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藉助這個機會來鞏固我大明對各地疆域的統治,也可以藉助這個機會來鞏固我大明漢人同其它部族的關係。”
“以往都是從我大明各地漢家百姓當中來選太子妃,這一次,臣以為,可以從我大明各地、各個部族之中也選一部分優秀的女子出來。”
“甚至於還可以從我大明的藩屬國朝鮮、倭國等當中也選出一些出來,以此鞏固和加強我大明對各地、各部族、各藩屬國之間的聯絡和感情。”
劉晉的話猶如一個重磅炸彈一般落在了眾人之中。
“不可,萬萬不可~”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我大明太子,豈能選外族人為妃?”
劉健連忙站出來表示反對。
“是啊,這要是讓這些外族女子入了宮,這以後豈不是亂了血統。”
李東陽也是直搖頭說道。
“劉公、李公~”
“今日之大明,它已經不是原先的僅僅只有兩京十三省之大明,它是有遼東、草原、西域、河中、南雲、南洋、澳洲、黃金洲以及大量藩國、殖民地之大明!”
“大明之天子,他也不僅僅是我漢人之天子,他是草原蒙古人、西域畏兀爾人、烏孫人、哈薩克人、烏斯藏藏人、南雲省高加索人、喬治亞人之天子,也是倭國、朝鮮人的天子。”
“當年太祖皇帝首開科舉,結果參加科舉的大多數都是江南地區的考生,太祖皇帝震怒言,這大明的江山難道只有一半?”
“現在也是同理,我大明的江山,難道只有這兩京十三省?我大明之子民難道只限於漢人?”
“選外族女子入宮,這是一種手段,表明我大明天子對天下臣民都是一視同仁之意,同時也可以鞏固我大明同朝鮮、倭國等藩屬國之關係。”
“同時太子從全國各地,各部族之中選妃,也是要給天下人做表率,這樣才可以促進彼此之間的往來和交流,促進融合。”
“當然,這太子妃以及重要的貴妃,肯定是要從我們漢人當中選的,這嫡庶有別,我們還是要區分的。”
聽到劉晉的這一番解釋,眾人這才微微的點頭,特別是弘治皇帝,他的生母就不是漢人,是廣西土官的女兒,算起來,他也只有一半漢人的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