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甲方,要細心、耐心、寬大為懷,孫子說什麼都是對的,反正小屁孩一個——祖凝!】
連續的作息不規律,熬夜,加上早上沒吃的緣故這麼一通拉扯,祖凝能感覺到隱隱的頭暈。
太陽穴兩側沿著頭心的位置往四下蔓延,如針戳般的扎感,疼的她眉心皺著,祖凝煩躁的闔著眼眸,揩去眼底的倦怠和暴虐。
胃也有要罷工的嫌疑,她靠在琉璃臺上,眼神微飄的看著小姑娘一臉謹慎的模樣。
看的她心裡一暖,站在那眼尾藏不住的笑意和溫柔頓時刻畫的這個人溫暖和煦,不自覺的讓人想要去親近。
喬卿璇一回頭看到的就是這麼一副場景,從小到大她見過的美人不在少數,外公的的學生裡一向不缺那些大家閨秀,溫婉賢淑的女孩子也比比皆是。
可她就是覺得,那些都不如眼前這個好。
有些溫婉是裝出來的,有些不是。
有些是放在心底的,表面越雲淡風輕,內心就越風起雲湧,顯然,眼前這位就像。
美人在骨不在皮,這是外公從小告訴她的道理。
一個女人的美一定是藏在她的閱歷和背後的故事,所堆砌出來的從容不迫,她忽然很想知道這位姐姐有沒有經歷過情愛難尋,有沒有砥礪初心卻事與願違的經歷?
如果都沒有的話,她一定忍不住為這個姐姐打call。
人生境界得以昇華至此,用她家老爺子的話來說:“人生最高的境界叫三七開,三分選擇,七分放下。”
小時候她看金剛經裡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那個時候她不懂,小小少女連看陰雨都是炙熱,哪裡會懂得一路長大會有多少不得已,叫為難。
長大意味著在失去和得到間徘徊,難以稱心成了常態。
好可惜那時的她看不透,外公也不曾真正的和她細說,同她解釋。
後來,她遇見了自己想要珍惜的人,懂得了什麼叫求而思得。
可惜,讀懂了前半句,卻沒明白要如何看得開。
那年,嚐到了求而不得的苦,她的眼裡少了最初的光和一開始的明媚。
風清霽和,月朗星稀的張揚和自信,這輩子,在情愛上她算是嘗不透了。
老人家看破不說破的淡然和雅性,的確令喬卿璇還要修行好多年。
悶悶不樂的人,沒了往日的活潑與灑脫,看破不說破的老爺子只是觀察,卻並未發表意見。
有一天,突然老人的書房裡多了一副北宋名臣蔡襄的《十三日吉祥院探花》。
“花未全開月未圓,尋花待月思依然。明知花月無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憐。”
心照不宣的寬慰,她看著牆上的那首詩,久違的笑意染上眉梢。
一門之隔外的老人看到書房裡的背影滿意的點點頭,那是他親自教出來的姑娘,誰也不如她通透。
在文學裡汪曾祺寫吃最有味道,在吃學中汪曾祺書寫的最有煙火。
這是一個用文學描繪世間煙火,走南闖北不過一張嘴的人。
他說:“我覺得全世界都是涼的,只有我這裡一點是熱的。”誠然,沒有溫度的靈魂再有趣,也不過空殼一副。
自那之後,她學會了真正的成長和蛻變,而不是以假面示人,故作輕鬆。
這樣的人,是美好的,純真的,炙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