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是山,但其實是假山,但這假山卻也高達二三十丈,就跟真的小山丘似的,並且蜿蜒貫穿了整個園子。
整座假山上,林木蔥蔥,隱著數個寺廟道觀,有數條石階小道通往其間。
山腳下,一股活水匯成的小河曲折流過。
這條小河也就是經過沁芳橋的那條小河,是從園外引來的活水,在園內繞了一大圈後,再流往園外。
賈瑋帶著這些粗使丫頭來到攏翠庵下的山腳處,讓她們從此處汲水,提往山上。
這些粗使丫頭個個身材壯實,且幹慣了體力活,力氣皆不小,很快就走下河灘,汲滿了水,開始沿著青石臺階,向攏翠庵而去。
賈瑋緩步走在她們後頭,一面看著山中的景色,一面腦中不時閃過妙玉的身影。
妙玉,認真說起來,是可與寶黛二人比肩的美女。
她是蘇州人氏,出身詩書官宦人家,因自幼體弱多病,為了祈福,只得帶髮修行,如今她父母雙亡,也斷了迴歸紅塵之念。
大觀園新修之時,她恰在京師,賈府聽人介紹,便請她過來,入駐園中的攏翠庵,距今也差不多有三四個月時間了。
賈瑋重生以來,世界觀有了不小的改變,對宗教之類的也頗感興趣,畢竟重生這件事,就透著無法解釋的神秘感。
因此,在重生沒幾日,賈瑋就來到了攏翠庵。
一來是向妙玉瞭解些宗教上面的事,二來,當然也想借此看看,書中所提及的這位“氣質美如蘭,才華阜比仙”的妙尼。
結果,不得不說,見面猶勝聞名。
妙玉之美,妙玉之才華,妙玉之怪誕,均給賈瑋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若從園中找出一個人來,在各方面上與之接近的,也只有黛玉了。寶釵雖是國色天香,但無論是在氣質上還是性情上,皆迵異於此二人。
妙玉之美,不在於她的形容,她的形容自然是極美的,但最吸引人的還是她出塵的味道,彷彿身周有仙氣索繞似的,不沾半點塵世的氣息。
說實話,剛一見面時,賈瑋竟一瞬間有種自慚形穢的感覺。
覺得在她面前,自己完完全全是個俗得不能再俗的俗人。
直到幾次接觸過後,他才恢復了平時的自如。
妙玉的才華,他也是很佩服的,可說不在黛玉之下。無論詩、詞、史、傳、佛經、道經等等,她均有涉獵,並且都有一番自己的心得,常常言出警人。
當然,妙玉還很怪誕,這怪誕其實就是離經叛道。
就連賈瑋這個魔都過來的人,也不得不說,妙玉有時真的太離經判道了,完全不顧世俗的眼光,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簡直真是“僧不僧,俗不俗”的。
她會讓賈瑋喝她專用的杯子,而毫不避嫌。
有時甚至還會當著賈瑋的面,談一些讓賈瑋聽了,都覺得應該臉紅的話,但她卻渾若無事。
凡此種種,不勝列舉。
這段日子,賈瑋與她見了幾次面,妙玉見他居然對佛經感興趣,每次就都誦了一遍《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也就是通常說的《金剛經》給他聽。
投桃報李,現在她有事找賈瑋幫忙,賈瑋豈能不盡心盡力,因此就親自帶著粗使丫頭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