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之上地梅振衣又升官了,這回成了武散官將軍,多少有些哭笑不得。李顯復位為唐皇,改神都洛陽為東都,但沒有立刻回長安還是留在洛陽理政,武皇退位為太皇,居住在上陽宮。李顯率百官往上陽宮拜見武太皇。加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
武氏退位時地尊號是則天大聖皇帝,駕崩後被削去帝號,尊為則天大聖皇后,後世始有“武則天”之名。“則天大聖”這四個字,多少讓人聯想到後世《西遊記》中杜撰的“齊天大聖”。
這一切,雲端之上地梅振衣都“看”得清清楚楚,他不看都不行,哪怕閉上眼睛也是元神明澈無礙。在這一片玄妙地空間裡。沒有尋常五官的限制。他看見的還遠不止這些,因為事情到此還沒有結束。武皇的帝王身仍留在上陽宮中,天上的眾位高人也一直站在那裡“看”著。
接下來將近一年時間,梅振衣看見了太多他原本並不太瞭解,甚至是他不願意看見的事。包括朝堂爭鬥、宮廷隱秘、後宮汙穢甚至難以啟齒不堪入目之事。
他穿越前閱遍市井精通江湖八大門,照說經歷已經很豐富了,穿越後尤其是近年來只在山中靜修不聞世間事,萬沒想到今天還有這種經歷,都是自己從來沒有見證過的,剛開始有些好奇,再後來有點噁心,漸漸的有點麻木,到最後就不得不超然而旁觀了。
李顯他這一輩子始終生活在母親地陰影下,性格懦弱沒什麼主見,多年來日日惶恐不已。倒是他的原配太子妃韋氏經常勸慰他:“禍福無常,何用慌張?”這個女人親眼看見婆婆武則天一生的顯赫,受其影響極大,也欲行效仿。
李顯登基之後,疏於治國只在後宮享清閒。倒是皇后韋氏好攬權柄,比武則天初當皇后時威風更盛,竟追封其父韋玄貞為上洛王,大臣勸阻而李顯不聽,一切都順著韋后的意思來。武則天退位二張黨羽伏誅,但諸武弟子並未盡數受牽連,武三思仍在朝中。
武三思之子武崇訓娶了韋氏之女安樂公主,公主出嫁之時備極鋪張,皇親貴戚無不往賀。待李顯復位後,張柬之尚掌大權,有心腹秘語道:“二張雖誅,三思尚存,去草不除根,恐其復生。”
張柬之則答道:“大事已定,尚有何慮?”並沒有當一回事,等他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晚了。
話說李顯召幸女官上官婉兒,冊封為婕妤。其實那上官婉兒在武皇當政之時就不怎麼幹淨,曾與蓮花六郎相戲被武皇呵斥。武三思依仗武皇勢力常留宿宮中,與上官婉兒眉來眼去早已勾搭成歡。
三思年歲雖長但生得健碩,枕蓆上的功夫具有特長,婉兒自是喜歡。後經李顯召幸,也常嘆命不由人嫁於老夫。床上風光遠遜於武三思。偏偏皇后韋氏也是個淫婦,掌權之後在宮中一手遮天肆行無忌,竟然也動了花心。
韋后行事效仿武則天,但她可比武則天過分多了,武后是在高宗駕崩後才蓄男寵的,而李顯仍在韋后就想亂來。婉兒素來機警乖巧,十分會討韋氏的歡心,兩人之間幾乎無話不談。就連房帷私事也不避諱。韋氏曾有一次無意中問道:“你經皇上寵幸,滋味如何?我看似食哀家梨,未曾削皮何能知味?”
上官婉兒當然聽出了皇后地弦外之意,竟在宮中幹起了拉皮條的勾當,在李顯留宿別宮時,悄悄為韋氏引薦情人,偉丈夫正是武三思。從此之後武三思常常出入禁掖,享受那一箭雙鵰之美事。宮中放肆只瞞著皇上一雙耳目。
有了這層關係,韋氏與婉兒常在皇上面前舉薦武三思為棟樑之才。李顯也樂得將政事甩手,拜武三思為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上官婉兒為昭容,專管宮中詔命。
張柬之這時候才著急了。入朝面奏,請皇上削諸武權柄,哪裡還來得及?如今的李顯,已經樂呵呵地被韋后、武三思、上官婉兒等人架空了。張柬之諫言無效。反而引起了武三思的警惕,與上官婉兒密議造出一種墨敕,只說是皇上手跡,不經中書與門下二省直接頒行。
宮中詔命都由上官婉兒掌管,蓋上玉璽外人也無從辨明。反正李顯即位後沒有多長時間,朝政大多已被武三思、韋皇后、上官婉兒等人把持,在朝中大行排除異己之事,韋氏地野心如武則天一般。張柬之等復唐元勳成了她的眼中釘。
想對付這些人可不容易,武三思心裡也嘀咕,曾與韋后暗語道:“張柬之等人出相入將,去太皇尚易如反掌,皇后自視勢力與太皇孰重?若不早謀恐受其害。”
韋后聞言竟想出一條匪夷所思之計,陰笑道:“何不封幾人為王,陽示尊崇陰奪權柄,待他們手無大權再慢慢擺佈。”武三思連連稱妙。
此後韋氏接連在李顯面前進讒言。說張柬之、恆彥範、敬暉、袁恕己、崔玄暐等五人恃功專橫。恐將不利於社稷。李顯耳根軟,這話說多了也不得不信。但五人有功無過不好貶謫,就問皇后該怎麼辦。韋氏建議道:“不若封王,明為尊崇暗為抑制。”
自古以來開國之功才可異姓封王,而且下場大多不是很好,一般的朝臣除皇親國戚之外封爵最高到國公為止。這個離奇的建議竟然被李顯採納了,下旨封張柬之為漢陽王、恆彥範為扶陽王、敬暉為平陽王、袁恕己為南陽王、崔玄暐為博陵王,五人封王罷知政事,只需每月朔望二日入朝。韋后與武三思趁機將一批投機討好地弄臣安排入朝中,佔據重要權位。
這一幕又一幕,梅振衣在雲端之上看得清清楚楚,他也明白了那些仙家高人談論世間事為何是那樣的淡然,估計他們對種種狗逼倒灶事見得已經太多了,心中早已超然。
武則天從二月初退位,到十一月末駕崩,整整有十個月時間,雲端之上地武皇從落坐淨白蓮臺到圓寂,也是這麼長時間。為什麼梅振衣會覺得恍惚?因為所見世間一切閃現的太快,站在一片奇異的空間中,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雲端上的小和尚法舟僅僅唸完三聲佛號而已!
這十個月梅振衣還看見了許多別的事,比如知焰與梅毅來到洛陽進了南魯公府,隨後又飛天四處檢視。梅振衣當初是自己來地,告訴知焰放心在青漪三山鎮守,但這麼“長”時間沒訊息,知焰也來找了。
梅振衣是在張柬之府上“失蹤”的,大事成功之後,梅孝朗當然要到張府接兒子,張柬之卻交不出來也說不清梅振衣地去向。梅振衣所住的小院有侍衛守護,沒人看見他離開一步,只有張小姐突然發現梅振衣消失,和外人也說不清楚。
梅孝朗剛開始心中有數,知道兒子的神通,所以沒擔心。但這麼長時間見不到梅振衣回來,連知焰仙子也趕到洛陽尋找,他也開始擔心了,幾次逼問張家,而張柬之上哪裡去找人?待到張柬之封王之時,滿洛陽的人都暗中傳聞梅孝朗之子在張家做客時不見了,南魯公與漢陽王鬧翻了。
這些只是傳聞,因為梅孝朗並未報官,對外人只說兒子入山修道去了。知焰都找不到,報官府又有什麼用?但是梅孝朗與張柬之不合的訊息,已傳遍東都。
梅振衣就在雲端之上,知焰城裡城外飛天來回很多次,為什麼就找不到呢?眾高人各展神通境界對峙,鎮元子站於中樞,這一片空間彷彿就從世間消失了。裡面能查覺外面地事情,而外面根本發現不了。就算知焰在皇宮上空飛過,也根本進入不了眾高人所在之處。
這一片雲端上就是這麼玄妙,小和尚法舟不緊不慢唸了三聲佛號,人世間已過去了十個月,宮中武太皇駕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