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武俠修真 > 靈山 > 315回、野哭幾家聞戰伐,天涯霜雪霽寒宵

315回、野哭幾家聞戰伐,天涯霜雪霽寒宵 (第2/2頁)

推薦閱讀: 驚龍

櫻寧來到龍隱島,潛意識中還是在等梅應行來找她,因為她清楚梅應行一定會來的。此時聽仙人祖師如此發問,突然萬千感慨一時湧上心頭,想明白了一件事,叩頭道:“弟子離山已太長時間,早就該回碧山潭覆命,祖師能帶我回到崑崙仙境嗎?”

易水點了點頭,眸子深處有些哀傷,緩緩道:“很好,你終於答出了我想要的答案,只可惜崑崙仙境碧山潭已不在,傳承門派被滅,人世間只留下你這一個傳人。”

櫻寧如遭雷殛,一時間竟然傻了,過了半天才直著眼神問了一句話:“這是真的嗎?”

易水長嘆一聲,語氣充滿悲涼:“千真萬確,碧山潭一派自掌門元湛以下皆已不在世,世間紛亂波及修士爭鬥,緣法複雜一言難盡。”

櫻寧就似石像般跪在地上一動不動,過了很久身體突然一軟,趴在地上嚎啕大哭。她天性涼薄卻非冷血,還是有情之人,聽到這個訊息,當年師父以及同門的音容笑貌一齊出現在眼前,諸多回憶點滴齊湧心頭,一時哀慟難止。

先被梅毅攔回不得見梅應行,心境紛亂剛剛決定要回師門,緊接著聽聞碧山潭已滅,天地悠悠卻有一種獨棄於世的感覺,無論為人為己,都不可能不傷心欲絕,這一哭就是很長時間,到最後聲音都嘶啞了。

易水並沒有勸她,只是靜靜的看著,直到櫻寧哭的沒力氣了,只剩下輕輕的抽泣,他才走過去把她扶起道:“你離山已久,當初修為尚淺,並未得傳碧山潭完整的法訣,若你還認我這個祖師,認自己是碧山潭傳人,能答應我兩件事嗎?”

“祖師請說,櫻寧無不答應。”這位聰明伶俐的姑娘,此刻滿臉淚痕神情已經發木。

易水:“其一,我會將碧山潭一派完整的法訣都傳給你,你能領悟的我就在此地教授,你尚不能領悟的,我會留下心印,同時留下一卷《碧山訣》傳於後世。其二,你莫去尋仇,此事緣法複雜也不是你所能解,前事已如此,後代傳人莫重蹈覆轍。”

易水仙人沒有帶櫻寧走,而是留在龍隱島傳授櫻寧法訣,親自指點她的修行,回答各種疑惑與修行中遇到的問題。有些仙家法訣還不是櫻寧此時所能領悟,易水在她的靈臺中留下了心印,並留了一卷《碧山訣》。

有很多修為境界是不能用文字直傳,但並不意味著經卷無用,否則佛陀也不會留下那麼多經文。經訣中描述的境界只有修為到了一定地步才能有切身的感受,這在修行中叫作“證”,未證果而空談不是真修行。對於已入門者,有了這一派的修為根基,當師長不在也未受心印時,經卷是印證修行次第最好的指引。

易水在龍隱島上待了三個月,盡傳法訣後離開,而櫻寧遭此變故心境沉靜了不少,又在龍隱島上清修了一年。這一段時間她的修為精進神速,人也有了很大的變化,究竟什麼地方變了,卻很難形容出來。

易水讓櫻寧答應莫再尋仇,自己離開龍隱島之後卻去了崑崙仙境妙法群山,哪怕身為仙人,他也畢竟動念了,不解此事不欲回頭。如果他留下傳承於櫻寧就回仙界,恐怕也沒有後來的遭遇。

易水以仙人的身份找到了妙節長老,責問他何故滅碧山潭一派?其實妙節老長率眾弟子前去碧山潭,本意也不是要滅了門派,這是修行界的大忌,他不過是要追究參與世間妙法門被滅事件的元湛、晚談亭、醉劍客三個人。

但當時碧山潭弟子群情激憤,最後紛紛出手,場面已經失控了,導致了這麼一場變故,很難說責任全在妙節長老,但也不能說他沒有責任,畢竟碧山潭被滅是事實,怎麼解釋也是多餘。易水要求與妙節之間以仙人的身份鬥法了結,敗者殞身入輪迴,由不得妙節不答應。

約定的鬥法地點在遠離妙法群山蠻荒之中,這一戰的結果是妙節敗了,被易水仙人直接打入輪迴,易水隨後離去不知所蹤。楊天感的師父被斬,他悲痛之餘也四處尋找易水。

……

人間亂相四起,不及一一敘述,再回頭說梅效。他率大軍投奔大唐兵馬副帥郭子儀麾下進軍長安,叛軍節節敗退,當年九月收復了長安。

長安戰事順利的同時,南霽雲所在的睢陽城打的卻異常慘烈,可以說睢陽守衛戰是安史之亂中最為慘烈的一戰。因為西線戰事吃緊,叛軍更加希望能向方江淮一帶拓展腹地,輕騎遠襲已經失敗,接下來採取了穩步推進的戰略,而扼守江淮的睢陽成了最重要的戰略咽喉。

連同南霽雲帶回的兩千援兵,睢陽城中只有六千軍馬守衛,前後面對的十餘萬大軍的圍攻,在張巡的指揮下,從去年一直堅守到這一年的十月,到最後城中糧絕,戰馬、樹皮、甚至連老鼠、麻雀都吃光了,全城只剩下了四百人,終於被叛軍攻破。

守城總指揮張巡、睢陽太守許遠、大將南霽雲等皆誓死不降,最終以身殉城。雖然城破身死,但從戰略意義上來說,睢陽守衛戰相當於一場大勝,它成功的牽制了大量叛軍,同時阻止了叛軍南下江淮。

叛軍雖然攻佔了睢陽,但已經無暇南下了,一個月前郭子儀大軍攻下長安,趁勢揮兵東進,就在睢陽陷落僅僅三天後,河南的節度使張鎬率軍趕到收復了睢陽,又過了七天,梅效隨郭子儀率軍收復了洛陽,至此兩京光復,叛軍只能向東北燕地逃竄。

就差了三天啊,張巡、南霽雲等人之死令人扼腕嘆息。雖然安史之亂未平,其後戰事還多有波折,但至此大局已定。當年十一月,太上皇李隆基從蜀中回到了長安,早已物是人非。

梅效在軍中聽聞睢陽城破,南霽雲殉國,於洛陽城中泣血痛哭,他深恨自己沒有來得及去援救睢陽城。當時他從長安出發攻打洛陽戰事正緊,不可能擅自領兵離開,他同時也深恨另一個人,就是睢陽城破之前見死不救的御史大夫、臨淮節度使賀蘭進明。

賀蘭進明原為北海太守,當初李隆基下“分制詔”時,李亨已自行登基,賀蘭進明在新皇李亨面前說了一段很有挑撥意味的話:“聖皇於南朝分制天下,以永王為江南節度,奉詔之臣雖於聖皇似忠,於陛下非忠也。”

他口中的聖皇當然指的是李隆基,陛下指的是李亨,認為分制詔只對太上皇有利,對陛下李亨並不利,應該立刻採取對策。這番話說到了李亨心坎裡,急令永王回川,永王暫時未從,李亨立刻就下達了討伐令。

賀蘭進明因此得到了李亨的賞識,被提拔為御史大夫,後來又被提拔為臨淮節度使,睢陽城也在他的轄下。

張巡身邊的將軍南霽雲勇冠三軍,有萬夫莫擋之勇,當睢陽城危急之時,南霽雲帶領三十名重騎勇士殺出重圍,向臨淮節度使賀蘭進明求援。他請求賀蘭進明發軍援救,就算不能親自發兵,借給他一支軍隊也行。

但是賀蘭進明沒有發兵也沒有借兵,至於原因,有人說是賀蘭進明害怕叛兵勢大,不敢率兵援救被重重圍困的睢陽城;也有人說賀蘭進明妒忌張巡在睢陽守衛戰中建立的聲望與功業,已經遠遠超過了他這位臨淮節度使。

最新小說: 現代都市修真日誌 九霄神王 這個捕快不正經 我是仙 開局成棄妃,神醫大佬一怒要休夫 空間福運:嫂嫂有張烏鴉嘴 江湖花間行 東廠邪少 渡劫失敗後我助反派為虐 神諭 暗殺堂 武林浩劫之後 情千千劫 開局黑化江玉燕 罪欲罰 諸天從金庸開始的武俠之旅 放開那個女將軍 通天神途 重生之沸騰青春 都市之仙道祖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