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焰微有嗔意,撅著嘴責問道:“問過提溜轉,才知道昨天一戰的兇險,你心志雖堅不畏艱險,但也太過逞強託大。應該叫我一起來的。”
梅振衣也不多解釋內情,歉然笑道:“沒想到冥頑不化的妖邪會有那麼多,但我與梅毅還能應付的了,此刻要行雨於彭澤,就要請道侶相助了。”
知焰皺了皺眉道:“以你我神通,興一時風浪、聚一處雲雷自然容易,但是在彭澤全境施法化雨潤物,實在太難了。”行雲布雨均勻灑遍彭澤這麼一大片地方。可不是興風作浪、凝聚雷雲與人鬥法搞破壞那麼簡單。對法術的運用及控制要求極高,法力的消耗也是極大。弄不好會耗損己身,誰也不敢輕易為之。
梅振衣想了想:“有多少力盡多少力吧,實在不能盡全功也不勉強自己,我們可借法器妙用一試。”
知焰:“要是紫電、青霜劍在,還可省力不少,如今魚骨劍可代紫電之用,但分水屏卻不如青霜。”
梅振衣:“你的法力比我深厚,屆時你負責以分水屏行雲,我以魚骨劍布雨,等入夜之後再動手。”
分水屏是什麼東西?其實就是西海湟地尾巴,被梅振衣煉成了一件扇形法器,展開了象一扇屏風,質地柔韌可以捲曲披拂,其妙用可以分流擊水,還可聚水汽為雨雲,化為雨箭散落。梅振衣煉製時當然是根據材料本身的物性,同時也借鑑了青霜劍的妙用。
鬥法時以分水屏凝聚水汽化為雨箭,威力很大範圍也有限,但以之行雲布雨就不一樣了,要求範圍很大卻落雨輕柔不帶傷人法力,控制起來很不容易。所以梅振衣與知焰聯手,由他以魚骨劍化云為雨,指引雨滴均勻散落彭澤境內。
梅振衣是位煉器高人,但是他煉製法器求精不求多,煉器也是煉人,這些年來他所煉成真正法寶只有八件:藏神真如佩、五根妖湟刺,金烏玄木劍、分水屏。其中藏神真如佩與金烏玄木劍的煉製還得到了鍾離權的相助。
至於提溜轉地飛神鱗,則不是梅振衣煉製,是明月仙童的傑作,她喜歡和提溜轉在一起玩耍,順手幫了這小鬼很多忙。還有一件最重要的法器就是魚骨劍,它本就是西海湟煉製千年地成形法器,但梅振衣卻用了另一種辦法繼續加工,使之成為一件真正地神器。
如今的魚骨劍,外形沒有什麼變化,但是四尺劍身凝縮成了二尺八寸,就像一柄常見地佩劍尺寸,質地更加透明還帶著隱約的金光,這是長久以來引天雷不斷淬鍊的結果。
這一天入夜以後。知焰飛上高空祭出分水屏,迎風揮舞招展,法力激盪而出,彭澤湖中漾起一圈圈的漣漪,漸漸形成一個又一個巨大地漩渦。空中傳來聲音似帶著音節的樂曲,湖面漩渦中不斷有霧氣升騰而起,在空中凝結為厚厚地雲層。
知焰向著岸上飛去,仍然不斷施法。引雲層飄向陸地上空。梅振衣也飛身而起,緊隨知焰,手中魚骨劍丟擲激引雲層,帶著隱約滾雷之聲,化云為水滴均勻散落。這可不是鬥法,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否則一個不小心水如瀑而下落於一處,那就不是救旱災而是害人了。
這兩人之間配合的相當默契。用的就是當初紫電、青霜合擊之術,法力一收一放,一人行雲一人布雨。從前夜亥時到次日凌晨丑時,已經灌溉了彭澤縣境內一大半的農田,而梅振衣實在有些難以堅持了。
他的法力本就不如修煉百年的知焰深厚。更加上前天那一番竭盡全力地大戰,這麼短時間內不可能完全恢復。再勉強堅持下去,他就難以控制法術了,還有可能耗神過度傷及己身。對他這種修行恢復起來就難了。
他正想招呼知焰停手,算了吧,就到此為止,彭澤農田澆灌大半,秋後已不致成災。就在此時,江北方向忽然有風吹來,帶著奇異的法力瀰漫。這風沒有捲走雲層,卻化云為雨潤物無聲。等於在幫梅振衣地忙,連知焰地壓力都減輕了不少。
離湖岸越遠,施法凝聚雨雲就越來越吃力,知焰也覺得神氣疲憊,此時吹來的風還帶著舒捲雲層之力,算是幫知焰分擔。
有仙家高人遠端施法相助,所用法術十分巧妙精微,梅振衣與知焰不禁精神大振。其實說實話。主要還是他們兩人在作法。相助者沒有露面只是分擔一部分壓力,但感覺是截然不同地。有時候一輛車你實在拉不動了。來一個人在後面推一把,你又能走出很遠,道理與此類似。
道侶二人一鼓作氣,行雲布雨灌溉了整個彭澤境內,天色微明時落在彭澤城外,他們累得連飛回大孤山接阿斑的餘力都沒有了。
他們看上去不像平常人那樣充滿疲憊,精神很好沒有任何異常,但自己心裡卻清楚,此時已不能妄動法術神通了。
知焰苦笑道:“我已無餘力,你的情況只怕更甚,半年內不可妄用神通了,需好好修養一番。”
梅振衣也笑了:“於修煉無礙,恢復之前只要不強行動用法力,也無損修行。”
知焰:“現在怎麼辦?還是進城去找狄仁傑,讓他派船去接阿斑。”
梅振衣:“還得問狄公借一輛馬車和一些路上歇腳餵馬地盤纏,我可不想走回蕪州,出門的時候連一文錢都沒帶。”
知焰打趣道:“堂堂梅家大少爺,竟然淪落到出門要和人借盤纏回家的地步,我記得你小時候出門,谷兒、穗兒會在你小衣盤扣中縫金珠的,現在越活越破落了。”
梅振衣上前伸手刮她的鼻子道:“堂堂妙曼飛天知焰仙子,淪落到回山要坐馬車地地步,也是道侶我的責任啊。”
知焰紅著臉道:“我們直接回蕪州嗎?我想應該先去龍感湖一趟,見一見出手相助的高人吧,就不知能否找到她。”
昨天夜裡出手相助的人雖然沒有露面,但以其法術地精微來看,絕對是已成仙道之人,法力來自江北龍感湖一帶,梅振衣與知焰能猜到是什麼人出手。要說龍感湖一帶有誰具備這等神通的話,就是當年行遊時遇到的龍隱姑。
梅振衣答道:“一定能找到,找胡春不難,找到胡春就能知道龍隱姑的訊息。上次她現身,不是為了見我們,就是為了與胡春結緣。”
知焰沉吟道:“那龍隱姑兩次出手相助卻沒有現身相見,上次見了面也不說破仙家底細,可能是不欲被打擾或有難言之隱,否則狄公張榜求賢時她怎麼不出面呢?……我們若貿然登門,會不會招致反感?那樣反而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