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回、指尖猶沾明月淚,留情大羅成就丹
聽完星雲師太與張果的請求,知焰與梅振衣對望一眼,沒有說話,暗中以神念快速的交流——
知焰:“以張果與星雲的修為,皆有飛天之能,勉強能穿過瑤池結界。”
梅振衣:“他們能過去,可能會受一些傷,但若有妖王扣防身,應該就無恙了,可妖王扣還留在乾元山阿斑那裡。”
知焰:“就算有妖王扣,以他們兩人的修為,到了崑崙仙境穿越荒野也十分兇險,我們送他們去龍空山嗎?”
梅振衣:“還是讓兩人結伴行遊比較好,我們不要送,當初以你我的修為穿越荒野也很兇險,憑的是什麼?”
知焰:“紫電、青霜劍?但須兩人心有靈犀方有聯手合擊之妙,這兩人不好說啊。”
梅振衣:“不還有妖王扣嗎?一人戴一隻,神識感應相通,也可使用紫青雙劍聯手合擊。”
知焰:“這是個好辦法,假如他們結伴行遊深入荒野到達龍空山,遇事則神識感應相通,又攜手過了奈何淵,不是道侶也是道侶了,正遂了張果的心願。”
梅振衣:“我就是這麼想的,所以還是勸他們再等等,我們接阿斑回來後,把妖王扣與紫青雙劍交給他倆,讓他們自己去。”
知焰:“你呀,竟然幫著自己的管家算計庵裡的師太,菩薩不會高興的!”
梅振衣:“菩薩高不高興無所謂,就看他們自己高不高興,也不礙別人什麼事。這也不能說是算計,星雲師太願意和張果作伴,西海行遊這一路,你還沒看出來嗎?……我現在只擔心一件事,他們能過得了奈何淵嗎?”
知焰:“機緣已至。就算不去奈何淵,遲早也要歷苦海劫,還是讓他們去吧,若有張妖王那等高人護法,就算過不去,也不至於陷身其中。”
梅振衣:“那好,就這麼決定了,到時候我再給他們一件信物。好去見十大妖王。”
神念交流速度極快,片刻間就商量完畢,梅振衣衝星雲道:“師太心有所感,欲去奈何淵,這是修行機緣。但是穿越瑤池結界不太容易,行走仙境蠻荒也異常兇險,我不是小看師太的修為與勇氣,但凡事還是考慮妥當比較好。”
張果問道:“少爺有什麼好建議嗎?我知道你一定有辦法的。”
梅振衣:“我有三件神器要交給二位。還有些事項要叮囑,只要二位按我說的做,即可安然到達龍空山。”
知焰也說:“其中還有一件神器尚留在崑崙仙境,另一件神器暫時不便離身,二位能否稍等一個月。我與振衣從崑崙仙境接阿斑回來後再說?”
星雲師太看了張果一眼,張果衝她微微點頭,她起身道:“多謝二位費心指點,不在乎多等幾個月時間。先祝你們此去一路順風。”
知焰說有一件神器尚留在崑崙仙境,指的是妖王扣,而另一件神器暫時不便離身,指的是清風給地那個葫蘆,也是他們要給張果的信物,葫蘆裡的藥還沒有全部煉入拜神鞭。在家中又留了數日,再次出發之前,知焰問梅振衣:“你去不去何家村。看一眼何幼姑?”
梅振衣想了想,輕輕搖頭道:“不去了,等我能救她的時候再去找她,若救不了她,就讓她好好過完自己的日子,不再去打擾了。白牡丹雖已不在,我依然要煉製九轉紫金丹。”
知焰:“你還有什麼願望?”
梅振衣:“白牡丹已去,物傷其類。我為另一位花神感慨。一定要幫波若羅摩找到韋曇居士。……臨行之前,先去見清風仙童一面。有些事情要請教。”
“我不認識韋馱天,也不知道他發生了什麼事,有機會的話,可以問問熊老哥,他或許知道些什麼。”在敬亭山上,清風對梅振衣如是說。
梅振衣又問:“我還有一事不解,那韋馱天已是跳出生死輪迴之人,怎會殞身重入輪迴?”
清風:“我問你,長生久視超脫生死,是否就等於無敵無忌?”
梅振衣:“當然不是,假如人的天年百歲,也會在壯年死於刀兵,仙人長生不老,出入世間仍有天刑。清靜無為自然無事,但若捲入爭端,一樣會身受劫難。這些我能理解,但我想問的是——‘各乘天’果位究竟是什麼修為境界,韋曇又是怎麼回事?”
看來這個問題清風也不好答,沉思片刻才開口道:“修為境界或有相通印證之處,但佛門修行畢竟追求不同,果位不好簡單比較。各乘天果位,可依附於佛國仙界開闢自己地佛國淨土,靈臺造化與佛法印證相通。但不似金仙有獨立造化之功,別人也不可在他的淨土中合力鑿建與延伸開闢,畢竟未證宏願心,淨土只為我之淨土。”
梅振衣:“這些我也稍有了解,不是我想問的。”
清風:“不講清楚這些也回答不了你的問題。比如佛家借古蓍那六道輪迴之說,在你看來就很含混,地仙修為也可以視為天人,你卻不是從輪迴中入天人道,白牡丹無地仙修為,一樣在天人道中經歷五衰。而道家只說天、地、人三界而已,就沒這些刻意分別。
在你看來,只要能出入無邊玄妙方廣世界,就算成就真仙。又譬如我說天刑雷劫,佛說世間業障,是一回事,但理解不同。所以,先分清你的修行次第,旁門的果位之說只要瞭解就行。各乘天境界在我看來,有金仙修為卻未求證金仙成就,就如你當初脫胎換骨圓滿卻未歷苦海一般。”
梅振衣:“我明白了一些,不明白的則更多,所知愈多,所未知就愈多。說來說去,韋曇究竟是怎麼回事?”
清風:“各承天境界再入輪迴做眾生。據我推演可能有三種情況。其一就像大乘天那樣,發宏願心證菩薩果,重入輪迴為玄奘,如今已是大乘天菩薩。其二是在天刑中或與人相鬥時被斬滅,在輪迴中消業去了,若不歷苦海他也不知道這段經歷,但不論知不知道,他已不是當初之人。”
在《西遊記》中。唐僧到了大雷音寺被如來封為“旃檀功德佛”,而清風卻告訴梅振衣,玄奘人間圓寂之後,回到佛國求證了“大乘天菩薩”。說到這裡他停頓了一下,問梅振衣道:“波若羅摩親口所言,韋馱天是隕身入人世間嗎?”
梅振衣點頭:“是的。”
清風:“那就是第三種情況了,所謂殞身,是自願入輪迴。卻又不得不入輪迴。來到人間似化身又非化身,前世本尊法身已滅,他也不知自己是誰。”
梅振衣打斷他地話道:“等等!據你推演?這麼說你也並不瞭解“殞身”的實情?”
清風:“我不是佛門韋馱天,怎知他如何殞身?我見過韋曇,根據金仙殞身之說推演。應是自願入輪迴,又不得不入輪迴。”
梅振衣更詫異了:“金仙殞身之說?既然是‘自願’,又怎麼是‘不得不’呢?”
清風:“以你現在的境界很難講清楚,可以想一想世間之人也有自盡而亡的。尋死自然是出自無奈,但也有人是從容自願地,就這麼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