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忠委屈的模樣,讓李隆基甚是無語。
也不再詢問他,而是將目光看向壽王李瑁,目露異色的開口問道,“瑁兒,今日怎會出府,來到這朝堂之上。”
“兒臣聽聞父皇龍體欠佳,特意來宮看望父皇。”深低頭的李瑁聞言,緩緩抬起頭,雙眸閃爍著惶恐。
當然,這惶恐半真半假。
他的確怕李隆基,畢竟“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他又怎是李隆基的對手?
那半假,則是裝給李隆基看的,故意示弱。
希望李隆基不要找自己的麻煩。
“瑁兒有心就好。”李隆基滿意的點頭,暫時沒有針對李瑁。
反而是詢問道,“既然你已在朝堂,瑁兒可有人選推薦?”
“這……”李瑁遲疑,為難的回道,“父皇,兒臣久不在朝堂,整日在府中修心養性,怎會知道那個將軍厲害,還請父皇恕罪。”
“唉。”李隆基見此,長長的撥出一口氣,微怒道,“難道我大唐就沒有可用之將嗎?!”
質問聲徹響朝堂,滿是失望。
“陛下息怒,是臣等無用。”群臣百官渾身一顫,面帶愧疚之色,當即叩首自責。
其內心卻是鄙視,因為他們提出的將領,沒有數十,也有十數個,怎會沒有可用之將?
“爾等是無用!”李隆基冷哼,喝斥道,“若是爾等能收起心裡的小九九,朕能發怒嗎?!大唐至於無將可用嗎?!”
“之前爾等舉鑑的都是什麼人?不是防守有餘,攻伐不足,就是攻伐有餘,其性不好。”
“還有七十餘歲的老將,那能上得了戰場嗎?!若是兩軍對陣,老將突然事故,豈不是讓敵國嗤笑我大唐無人?!”
“爾等都當朕耳鳴目遮嗎?!”
李隆基雖然不知天下將,但也知道有些將領的情況,更知道有些將領是朝臣脈系之人。
都想為自己脈係爭權爭位,獲得更多的利益。
他要是從群臣百官的推薦之中選取,那他就是真的昏庸無能,不顧明州得失。
“臣等知錯,請陛下降罪。”群臣百官低眉苦臉,心中皆是一驚,再次叩首在地。
因為李隆基無情地戳破了他們的想法,使得他們面容發燙。
人人自危。
還好不是一兩人,而是大半的群臣百官上奏,李隆基不可能開殺戒,性命得以保全。
“難道爾等只會這兩句話嗎?!”聽聞群臣百官的話,李隆基怒意勃發,氣得胸膛起伏不定。
正要懲罰群臣百官時,太子李亨遲疑的踏出一步,打斷了李隆基即將出口的話,“父皇,兒臣倒是有一人選。”
“哦?”李隆基一愣,蹙眉問道,“太子,此人是誰?”
“回父皇,此人便是之前支援安西的郭子儀。”李亨謹慎的應答,並沒有將郭子儀與李易扯在一句話中。
“朕怎麼忘記了他。”李隆基聽見郭子儀三字,興奮的連連輕拍龍椅。
暗道自己真是急糊塗了,怎麼沒有記起郭子儀。
連忙喝道,“來人,速去傳令郭子儀,前往明州迎敵!”
說完,李隆基蒼白的老臉上,終於露出絲絲紅暈,笑著看向李亨道,“太子此番的提醒,讓朕解決心中之憂慮,甚好。”
“為父皇解憂,是兒臣之責。”李亨得到李隆基的誇獎,雙眸深含得意,側目看一眼李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