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的來說,趙石這個年過的還算不錯。
不用見那麼多的人,也不用想那麼多的事兒。
臘月二十七這一天,趙石將長子叫到了書房。。。。。。。
除了吩咐今年往各府去拜會的事情外,還有另外一件事。
“你有個準備,明年開春,給你謀一任外任,所以,別讀你的書本了,緊著跟你老師請教一下為官之道。”
趙君玉當即就傻了,這個訊息太過突然,他這裡一點準備也沒有。
“您是說。。。。。。。但明年大考。。。。。。”
趙石頭也沒抬,繼續寫著他的大字。
“明年科舉,不參加也罷。。。。。到外面,去長長見識,你還太年輕,知縣先不用想,最多是個主簿。”
趙君玉定了定神,倔強的仰起頭,“父親,兒子還是想科考中第,再入宦途,若明年不成,再聽父親安排如何?”
趙石停下筆,讚賞的笑了笑,“行,你也算有自己的主見了,再要出去,為父也放心不少,但既然讓你不要參加明年的科考,自然有為父的考量。。。。。。”
“這麼跟你說把,明年的進士科,考之無益,多的呢,你也不用問了,聽為父的吩咐,出去為官,為父也不求你能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但你要記得,你是為父的兒子,晉國公府長子,不要給人說你虎父犬子的機會。”
趙君玉如今也大了,也不是什麼事都不懂。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書呆子,聞言沉默良久,躬身道:“既然父親這麼說,兒子自然聽父親的,出去之後,也絕對不會給您丟臉。”
實際上,趙君玉已經隱約明白,明年的大考。可能要起些波瀾了。
而聽父親的口氣,再聯想如今朝廷的風聲情勢,趙君玉猜測,可能是朝廷要改科舉之制了。。。。。。。。。。
朝廷科舉之制,多仿後周,南唐所立,初時以進士科為尊。後來。其他諸科漸漸被進士科合併,到了如今,朝廷選士,或有側重,但卻不會再出進士科範疇。
所謂士林華選,進士及第,也漸漸深入士子之心。
到底會怎麼改呢?是回到隋唐舊制,還是。。。。。。。。。
趙君玉有些好奇。但父親既然不說,他也不敢深問,這到底牽涉到了朝廷大政,就算知道了,對他也沒什麼好處。
出了書房,徑自去了後宅老師居處。
陳常壽這兩年身體越發差了,已經很少在府外露面,大將軍府的職責,也早已交卸。甚至於,在外府也少有能見到他的身影。
平日裡除了看書。其實就見見孫文通,李博文幾個。談談詩文之類的東西,一年當中,大部分的時光,都在休養。
趙君玉來的時候,陳常壽正抱著火爐,身上蓋著皮裘,在屋中靜讀,屋中書案之後,一個半大小子,在伏安練筆。
韓氏也在屋內,手裡拿著針線,織著繡品,時不時抬頭看看父子兩個,眼角眉梢都帶著溫柔之意。
靜悄悄的,卻是一屋子的幸福味道。。。。。。。。。
趙君玉不算外人,直入內室,丫鬟跟進來,給他脫去外氅,趙君玉又給師傅師孃請安問好。
韓氏趕緊吩咐下人,給他準備些熱湯,暖暖身子。
半大小子眯縫著眼睛湊過來,甜甜的叫著大哥,趙君玉拍拍他的腦袋,順手塞過去一個小玩意,半大小子立即眉開眼笑。
屋子內一下就熱鬧了起來。
陳常壽放下書,擺手叫趙君玉坐下,笑著便問:“今天怎麼這個時候過來了?府中的事情應該挺多的吧?還是學問上有難題?不要著急,還有多半年的時日呢。。。。。。”
趙君玉苦笑,等屋子內靜下來,才把剛才父親所言跟老師說了。
不得不說,趙石和兒子的關係,遠不如兒子跟陳常壽那麼親近,不然的話,這會兒趙君玉絕對不會出現在陳常壽麵前。
陳常壽聽了,只稍一沉吟,便笑著道:“既然國公這麼說了,自然有國公的道理,你讓為師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