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當年景帝繼位的時候一樣,那時還是正德已經做好了傳位的準備,經最後太子李玄持一鬧,弄的景帝初年皇位一直不太穩固,平蜀遇挫的時候,朝中風潮迭起,險些讓景帝自己下了罪己詔書,追根究底,還是當年宮裡風波所致。
這回太子李全壽更狠一些,要想皇位穩固,需要下的功夫可還多著呢。
來到金殿臺階之下,仰首望去,已然是白花花一片,在這裡才能真切的感受到皇帝駕崩的氣氛。
有太監尖著嗓子一聲聲傳報上去,“大將軍趙石覲見。。。。。。。”
聲音迴盪在金殿之前的開闊之處,配著這樣的氣氛,顯得有些淒厲。
趙石命張承回去,守好宮中各處,自己則候在那裡,早有太監躬著身子上來,給他披上白色的披風,腰間額頭都繫上孝帶。
不一會兒功夫,上面的聲音又一聲聲傳下來,“宣定軍侯,冠軍大將軍趙石覲見。”
趙石邁步而上,好一會兒,才來到殿門之前,又整理了一下衣冠,才邁步走了進去。
進入大殿,滿目皆白,趙石跪倒在地,行下大禮,“待罪之臣趙石參見太后娘娘,太子殿下。”
一時間,大殿鴉雀無聲,群臣側目。。。。。。。。。。。
沒辦法,驚心動魄的一夜過後,大將軍趙石已然成為了這座千古名城的主宰,而今日過後,也許此人跺一跺腳,整個大秦都得顫上三顫,自大秦立國以來,這樣的權臣竟是獨此一家別無分號。
兩次宮變,都有此人底定乾坤,是大秦之福,還是出了個像曹操般的梟雄,只能拭目以待了。
太后趙氏的聲音聽上去分外的平靜,只是略帶了一絲疲憊,“起來吧,來人啊,給大將軍看座。”
趙氏起身,左右環顧,數十道目光匯聚過來,很快,許多人的眼神避了開去,有些人目光中則多了些熱切,當然,更多的則是憤怒和鄙夷。。。。。。。。。以及畏懼。。。。。。。。。。
趙石不管這些,但他腦袋可沒昏了,什麼賜座,這是挖坑呢吧。
“謝太后陛下隆恩,然趙石乃待罪之人,心中本就惶恐難安,更斷不敢坐於金殿之上,請太后娘娘開恩,收回成命。”
對於皇權,經了這一次,他早就不放在眼中,但面子上的事,總要過得去才行。
太后的聲音中有了些緩和之意,無疑,這是一次很明顯的試探,這是在告訴他,不要得意忘形,不管怎麼說,趙石可還是趙氏之人呢。
“還好,記得君臣本份,,那就在下面找個地方站著吧。”
隨即,太后便露出了些親暱之意,他是頭一次坐在金殿上,但經歷了兩朝,如果李全壽登基,她也就成了太皇太后了,資格老的很,在金殿上竟是分外的隨意,景帝駕崩,好像並未給她造成多大的打擊,皇家之人的心性,由此可見一般了。
說是隨便找個地方,但眾臣皆讓,誰也不敢讓這位站在自己下首,趙石所到之處,朝臣紛紛退避,最終,趙石來到樞密使汪道存的下首站好,他的上面,只有同門下平章事李圃以及汪道存兩個。
六部尚書,各位參知政事,皆堂乎於後,不敢與之爭。
這一次朝會,所議的,無非就是兩件事,國不可一日無君,太子李全壽如何如何的不錯,應該讓他來當這個皇帝,當然這個說的有些粗俗,但就是這麼個意思,接著群臣附議,沒誰在此事上糾纏,因為找不到比李全壽再合適的人選了。
雖然皇子還有幾位,但都太過幼小,二皇子到是能爭一爭,但這個時候,誰能提出來,算他狗膽包天,所以這一關也就輕輕鬆鬆的過去了。
第二件大事就是皇帝駕崩之後的大喪事宜,要交代下去,開始辦了。
其實還有第三件事,就是該論罪的論罪,該賞功的賞功,但這個時候誰也沒提,一些東西,過後還是要博弈一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