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養浩激動的說道:“《洪武大典》出,大唐盛世到!”
馬致遠道:“倉頡造字微之極矣,陛下類書大之極矣!”
群臣紛紛出列,為皇帝點贊。不知道的還以為《洪武大典》已經修成了,正在開慶功宴一般。卻不知八字沒一撇。
錢選更是說道:“陛下修史書,更修《洪武大典》,不但開啟大唐文治,還能借此聚集天下賢才,為朝廷所用,共創大唐盛世啊。”
李洛摸著微微翹起的精緻小鬍鬚,光風霽月般笑道:“還需諸卿輔佐,共襄盛舉,朕才能成就這千秋偉業。若非良臣輔弼,又何來千古聖君?”
“所謂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客,鼓瑟吹笙。朕以道治天下,當不使滄海遺珠,野沒餘賢。這便是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了。”
群臣紛紛稱頌皇帝文治武功,求才若渴。而皇帝也恬然自若的撫須微笑。
這一幕看的崔秀寧不由有些替大唐君臣們感到臉上發燒。
呵呵,你們君臣們的臉皮,是不是有點厚了啊。
史書也好,《洪武大典》也罷,不還是沒開始修麼?幾個菜啊。
皇后覺得,不但皇帝有點飄了,就是大臣們也有點飄了。
李洛一高興,就下旨給內政府,賞賜滿朝文武雪糖(白糖)各兩斤,要過年了,讓他們拿回家給家人泡糖水喝。
說起來,雖然大唐專營司種植甘蔗好些年了,可因為此時的甘蔗畝產低,甜度也低,加工難度大,所以雪糖仍然還算奢侈品,一兩雪糖,就價值一塊銀元。
專營司每年經營雪糖,就收入數百萬銀元。
退朝之後,李洛和崔秀寧回到後宮,又商談起一件小事。
“最早一批宮女,過年就滿二十五了,是不是要放出宮嫁人了?”崔秀寧問。
李洛道:“這個你決定就好。明年滿二十五的宮女有多少人?”
崔秀寧伸出三個指頭,“將近三百,幾乎都是進臨安時選的那一批。”
李洛點頭,“不能虧待她們。能進宮當宮女的,長相氣質都不差,這些年又學了不少文化,禮儀和技能,絕對算是香餑餑了,就是歲數大了些。”
“嗯。就來一次賜婚相親大會。讓今年的在京新科進士,和禁軍中還未娶妻的軍官,和她們相親。”
“她們只能做正妻,想娶妾的就別想了。大唐皇宮的宮女,也是金貴的。”
崔秀寧點頭:“和我想的差不多,那就這麼辦吧。嫁妝我都替她們準備好了,每人兩百銀圓,十匹錦緞,十畝田,一套首飾,兩套衣物,一套書籍,兩斤白糖。”
這樣的嫁妝,說實話比得上一般官宦富家小姐的嫁妝等級了。而且因為是宮中的東西,也更加體面。
李洛道:“再給一個亭君的封號吧,她們服務這麼多年,又代表了皇宮的體面,身份上不能太寒酸了。”
崔秀寧有些驚訝李洛的大方。
亭君啊,那可是七品貴女。雖然俸祿遠沒有七品官員多,可卻是實打實的七品頭銜。
按照《大唐爵典》,貴女分為公主、郡主、郡君、縣主、縣君、鄉主、鄉君、亭主、亭君,共九等。亭君雖然是最低等的七品,卻也是貴女。
貴女爵位,一般只有皇室宗室女子,以及五等貴族的嫡女才有可能獲得,貴族嫡女還不是一定會有,也不是都有。
崔秀寧道:“宮中三千宮女,以後都要這樣麼?每年都要出宮幾百人的。到了長安,宮女更多,怎麼也要四五千人,那麼以後每年出宮的就更多了。”
李洛搖頭:“只要在宮中表現不差,年滿出宮嫁人就都有這個待遇。這一方面是施恩給她們,一方面也是籠絡他們的丈夫,增加皇室的鐵桿支持者,畢竟娶到貴女也是榮耀。”
“再說,亭君的俸祿每年只有一百銀元。哪怕全國積累了一萬個亭主,每年也才一百萬元俸祿支出。可我們所得到的,要多得多。”
崔秀寧想想也對。這其實就像後世的服役年滿轉業包分配了。
宮女們在宮中服役多年,最美好的年華奉獻給了皇宮,甚至在宮中長大成人,對皇家肯定是有感情的。被賜予貴女身份出宮,也能讓她們感到榮耀。
她們會潛移暗化的影響丈夫和子女,影響整個家族,乃至影響整個民間官場。
“還有一事。”崔秀寧說道,“珊瑚和楊栝的事,也不能再拖了。珊瑚今年都是二十好幾的老姑娘了,楊栝也老大不小。可他惦記著珊瑚,一直拖著不娶妻。”
石珊瑚是宮中的女衛首領,甲等大侍衛,也是元從中僅有的幾個女子之一,護衛崔秀寧已經十年了,那時還是一個少女。
雖然她也封了二等伯爵的爵位,但這終身大事,崔秀寧當然不會不關心。兩人不但是君臣,也算姐妹。
“那就賜婚吧。”李洛道,“楊栝在宮中多年,也應該放出宮做官了。就讓他做禁軍旅帥。珊瑚麼,還在你身邊。到長安後,賞賜給他們一座府邸。嫁妝的事,你看著辦就是。”
ps:頭疼,要炸了。哎,倭國把核廢水倒進大海,醜國和西方都點讚的,由此可見他們壞到什麼地步,真是太無恥了。可笑還有人覺得他們香甜,這又是另一種無恥了。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