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圍攻吳軍的色目騎兵,還剩一萬七千人,和唐軍騎兵的數量相當。可問題是,這群彪悍的男人,已經下場甩開膀子,和憤怒頑強的吳軍互懟了一個多時辰。
他們的胳膊快沒力氣了,戰馬也快沒力氣了。
眼看吳軍堅持不住,他們只要再休息一輪,第三輪就一定會破陣的時候,叛軍騎兵卻來了。
你說可氣不?
此時蒙古騎兵還在兩裡開外,而叛軍騎兵已經衝到面前,指望蒙古騎兵攔截根本來不及,只能硬著頭皮頂住叛軍這第一波衝擊。
為何不能暫避風頭?只要躲過叛軍騎兵第一波衝擊,蒙古騎兵也就衝過來了啊。
不能。
因為此時叛軍騎兵的馬速,正是最強的時候。
而他們正在攻打吳軍側翼,戰馬不但疲憊,馬速也不快,根本來不及加速了,不但避不開,而且還更危險,甚至可能被一波衝擊打垮。
騎兵叢集決戰非常講究“勢”,贏的一方勝的快,敗的一方垮的也快,往往一個回合就能分出勝負,不像步軍那樣,排兵佈陣半天也打不完。
叛軍顯然對戰場形勢瞭若指掌,從東邊數里之外加速,一口氣衝刺過來,而且直接一頭扎入戰場,這顯然是事先就制定好的戰術。
這完全違背了援軍到達戰場後,先了解情況再參戰的規則。
“啪啪——啪啪!”
“迎敵—”
色目騎兵隊伍中,傳來密集如鞭炮的馬鞭打馬聲,以及歇斯底里的吶喊,將領們狂吼著命令部下調整方向,彙集起來阻擋洶湧而來的叛軍騎兵。
與此同時,完哲都最後的一萬騎兵也動了。
他必須要救探馬赤軍!
“嗚嗚—”
“喔嚯嚯—”
“莫爾道嘎!”
七千蒙古騎兵,全力加速戰馬,衝向東方。完哲都身邊,只剩下三千重騎兵和一群軍奴。
這支重騎兵,是關鍵時刻再用的,此時用來和輕騎兵野戰,效果並不好,因為太笨重。
然而,完哲都的心還是提到了嗓子眼,因為七千蒙古騎兵才跑出幾丈遠,叛軍騎兵已經衝入色目騎兵之前,兩軍已經要接觸了。
唐軍騎兵即將撞上色目騎兵時,齊齊發一聲喊,大片的手斧突然猶如黑壓壓的飛鴉,藉助高速的馬力,投擲向色目騎兵。
這是唐軍騎兵的一個殺手鐧:馬上飛斧。
這種手斧只有三斤重,每個騎士配備兩柄,兩軍接觸前近距離投擲,殺傷力很大。
噗嗤!噗嗤!
“啊—”
“嗷—”
前面的色目騎兵一片慘叫,一時間不知道多少元軍被飛斧擊中,紛紛落下馬背。
緊接著——
轟—”
雙方騎兵撞在一起,速度緩慢、馬力已衰的色目騎兵,就如同一塊脆弱的朽布,被一隻鷹爪撕開。
體力充沛的女真契丹騎兵,依仗馬速優勢狂飆著摧毀色目騎兵的隊伍,兇悍而訓練有素的女真契丹騎兵,揮舞著狼牙棒,騎槍等長兵,砍瓜切菜般收割胳膊痠麻的色目騎兵。
人疲馬乏的色目騎兵,完全不是對手。不知道多少人的天靈蓋,被女真契丹騎兵的狼牙棒打的腦漿迸裂,骨斷筋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