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州,坐落在漢水之畔,襄陽之北,武關之南。
雖說是個不起眼的偏僻下州,但位置重要。大名鼎鼎的武當山和神農架,就在均州。
均州知州名叫周允,年紀輕輕的就做到五品,當然是個有來頭的人。
而且,此人頗為精明能幹,又長袖善舞,仗義疏財,所以擔任知州兩年,就將州政牢牢掌控。
就連均州達魯花赤察歡,也被周允逢迎的稱兄道弟,最後乾脆把州中大事盡付周允,而鎮守官人自己則搓麻將,打獵,樂的逍遙快活。
此時天色已晚,州中官員都已經下值,可知州簽押房內,仍然亮著油燈。
年輕的知州官人周允,正在和兩個青年密談。這兩個青年一個士子打扮,赫然就是特務李荊,另一個英武的青年,卻是劉衛泰。
“李兄,劉兄,如今兵馬軍器已經全部密運到武關河北,過河就是陝西商州。兄弟做的,就是這麼多了。接下來,就要靠兩位奪佔武關了。”周允說道。
這段日子,他憑藉知州的職權,以招募流民修築漢水江堤為由,將一批批偽裝為民夫的唐軍,接應到均州。同時將軍械也隱藏起來。
如今蕭隱的白蓮教紅巾軍正在江陵和襄陽等地區與湖廣元軍對峙,元軍無暇他顧。均州除了達魯花赤察歡,就是周允最大。察歡不管事,周允就方便多了。
就連均州的一千元軍,都被周允以圍剿白蓮教為藉口,派到了襄陽。
大特務李荊笑道:“兄弟是不太懂戰陣的,這搶佔武關之戰,還需劉旅帥來打。”
劉衛泰肅然道:“就算粉身碎骨,俺也要拿下武關,兩位放心就是!”
劉衛泰剛升了旅帥,按道理李洛不該派他來。但劉衛泰為人極其可靠不說,而且毅力很強,很擅長長期堅守關隘。
別看他是旅帥,這次卻統帥一萬人馬。除了五千正規軍,還有五千用來做輔兵的鄉軍。
武關真的是那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之地,一萬兵擺在那裡,只要糧秣充足,哪怕元軍再多,也能守個一年半載。
其實早在十天前,人馬軍器都已經準備好了。但李荊遲遲沒有下令奪關。
因為武關有三千元軍鎮守,唐軍一萬人要想奪關,太難了。
元廷為了防止漢軍造反,把明明屬於陝西的武關,偏偏交給湖廣元軍鎮守。
根據情報,鎮守武關的三千元軍鎮守,每三個月換防一次。
李荊等的,就是武關元軍換防的日子,五月初。
就連偷運來的盔甲,也是元軍盔甲。唐軍將打著元軍的旗號,趁著這個換防關口,由知州周允親自出馬,進武關換防。奪關之後,再打出白蓮教的旗號,冒充白蓮教佔據武關。
四川的劍門關,因為換防時間更早,現在估計已經拿下來了。
…………
三人猜的沒錯。由於四川劍門關四月下旬就換防,所以偷運到廣元的唐軍,四月二十五就動手了。
早就潛伏到四川的特務李益,在廣元知縣岑元忠的配合下,趁著四川元軍鎮壓四川白蓮教之機,打著元軍旗號,大搖大擺去劍門關換防。
岑元忠押運一批糧草在前,先進入劍門關,隨後李益和旅帥率領五千打著元軍旗號的唐軍,要求入關換防。
劍門關同樣常年駐紮三千兵馬,也是定期換防。關城中的元軍,在山上呆了幾個月,早就歸心似箭,盼著來換防呢。
看到有人按時來換防,加上知縣岑元忠也是經常來送糧草的,所以早就習慣了的守軍,壓根沒有任何懷疑,就照舊開啟了關門。
直到唐軍上山進關後,他們才發下唐軍的數量,並不止三千,同時發現,這次來換防的兵馬,很是古怪。
然而,已經太遲了。
“殺!”早就有所準備的唐軍,立刻在武士們的率領下,以小隊為單位,突然對麻痺大意的元軍動手。
“不好!中計了,是紅巾賊!”元軍將領此時才反應過來。
可是三千元軍在山上早就待疲了,因為天氣漸熱,關城中又很安全,所以很多人為了圖輕鬆快活,根本沒有穿甲,甚至很多人兵器都不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