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軍中剩下的幾十個百戶官,全部被李洛提拔為千戶。而剩下的六十多個千戶官,都是李洛的麾下。
所以,來參加軍議的的新將領,一眼望去大半都是熟面孔。要麼是江華鄉勇的軍官,要麼是海東唐軍的軍官。
殘軍中新任命的十個萬戶,就有九個是李洛的部下。光夏,楊序,朱頷,張斂,楊青雀,江鈞,都烈,烏圖這九人全部臨時委任為萬戶。
唯有蒙古兵和色目兵的萬戶,由唯一的蒙古百戶長哲札擔任。
蒙古軍百戶以上的軍將,全部逃回國了。為什麼哲札沒有走?因為哲札剛好得罪了他的千戶長,而哲札的出身只是個十戶那顏的小根腳。所以那他的千戶長根本就沒有通知哲札。
這使得哲札成為唯一留下來的蒙古軍百戶官。
李洛知道後,立刻找到哲札,用帶著大都口音的蒙語說道:“是雄鷹終究會展翅高飛,良弓終究會替主人射殺猛獸。倘若是一棵大樹,就不應該成為野草。”
“哲札啊,我,李哈剌不花,替朝廷暫時委任你為萬戶那顏。希望你不要辜負蒙古勇士的榮光。希望你帶著倖存的蒙古勇士,帶著北國駿馬,馳騁在日國的土地上!”
驟然由一個百戶提升為萬戶,即便只是臨時的,哲札也很高興。他立刻激動的跪下來,手撫胸口說道:
“蒙古人不會接受失敗的命運,就像狼永遠不會向羊群屈服。我哲札,很榮幸得到大將軍的信賴。向騰格里發誓,只要我還是您的部下,我就會向服從忻都拔都那樣,服從大將軍。”
“我會帶著成吉思汗賜予的勇氣和力量,讓卑賤的日國人,因為恐懼而憂愁,揪著頭髮和鬍子,日日哀嚎哭泣。”
李洛道:“我的哲札啊,你會成為一個真正的萬戶長的,相信我吧哲札。”
哲札道再拜:“謝過大將軍。”
哲札是個蒙古軍官,本來是決計看不上李洛這個“高麗人”的。可是所謂事急從權,李洛不但是援軍大將,還是正三品“管軍萬戶”,又讓他臨時統帶上萬騎兵,這才讓他誠心服從。
生死存亡關頭,不同族群的人往往會團結起來,這也是人性所在。
李洛之所以讓哲札當萬戶統帶蒙古色目殘軍,是他很清楚,蒙古色目大兵不可能成為他反元爭霸的力量,反而是他最大的敵人。既然將來註定是敵人,那就沒有收納的價值,也就沒有必要派自己的親信當萬戶。
就算他派親信當蒙古色目殘軍的萬戶,也指揮不動,蒙古軍不會服氣。
如今是元初,可不是蒙元統治崩壞的元末,更不是蒙元退出中原後的明初。他不可能像朱棣那樣,麾下還有蒙古軍效力。
朱棣時代的蒙古勢力,都四分五裂了,當然會有朵顏部那樣的蒙古部落效忠。
而他李洛,想都不要想。
甚至高麗人和日國人都可能為他所用,但蒙古軍肯定不行。
所以,李洛對哲札的定位,就是一把刀,一把雖然鋒利卻隨時可以拋棄的刀。
李洛乾脆又提拔了一大群蒙古牌子頭(什長)為千戶百戶,算是重新建立了蒙古軍的指揮體系。
這些蒙古什長驟然被提升到千戶百戶,無不對李洛心存感激。李洛也藉此掌控了蒙古殘軍。
軍議一開始,李洛首先要求各部新主官們彙報所部的各項數目。
哲札首先站起來說道:“大將軍,經過點算,我蒙古軍還有七千五百餘,探馬赤軍兩千七百餘,共計一萬零三百。盔甲都全,戰馬還有九千七百餘匹,可有三千餘人沒了兵器。”
李洛點頭:“蒙古勇士不能沒有戰馬。缺的六百匹馬,本帥會補給你。兵器,也會補齊。”海東來了兩千騎兵,卻有兩千八百匹馬,多餘的馬就補充給蒙古軍,誰叫他們能最大限度的發揮騎兵威力呢?
“謝大將軍!”李洛如此痛快,哲札頓時更加心生感激。
臨時被任命為高麗軍萬戶的都烈說道:“高麗軍還有一萬三千人,其中具裝重騎還剩八百。有四千多人沒了兵器。”
隨著萬戶長們一一彙報,李洛心裡就有數了。
蒙古色目兵一萬零三百,高麗軍一萬三千,江南軍六萬八千餘。殘軍加起來共有九萬二千。
戰馬共剩一萬六百匹,其中蒙古和高麗具裝重騎兩千四百多騎,剩下的都是輕騎兵。
失去兵器的人,達到了三萬,佔到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