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裡守護朕的怯薛雲都赤啊,拿下這個沒有根的奴婢,餵養獸園的老巴子吧(老虎)!”
忽必烈用蒙古語對怯薛歹下令。
“喳!”(蒙語‘遵命’之意,滿清是學蒙古,不要噴)
兩個強壯如獅虎的怯薛歹,立刻老鷹抓小雞一般,抓起那個宦官。那宦官只來得及求饒幾聲,就被帶了出去。
忽必烈再次彎下腰,笑眯眯看著大宋小官家,“瀛國公,如今可歡喜了?”
趙顯倒是想不到自己一句話就要了一個宦官的命,小臉也害怕起來,哪裡有絲毫歡喜之色?
忽必烈環顧大殿上黑壓壓跪了一地的官員貴族,聲音雄渾的說道:“瀛國公是大元的臣子,可畢竟做過南人的國主,還輪不到一個小小的宦官欺凌,不然,尊卑何在?”
眾人一起磕頭,“大汗(聖上)所言極是,奴婢(微臣)知道了。”
李洛心中凜然,暗道:忽必烈還真是善於玩弄人心。
忽必烈漠然掃視眾人,有看著謝道清,溫言道:“壽春夫人受驚了,帶瀛國公入席吧。”
大宋朝曾經的太皇太后磕頭道:“臣妾謝過陛下。”(臣妾自稱沒用錯,不要噴我哦)
忽必烈雙手一抬:“都平了身子吧!”
侍衛們一起大喊:“都平了身子吧!”
眾人這才一同爬起來,各坐各位。
忽必烈被簇擁這坐上高高的御座,和察必皇后並坐一起,兩側都是嬪妃。
李洛偷偷打量,立刻發現了一個熟人:金光若。
而且,好死不死的是,金光若的目光剛好也看見了李洛,兩人都是一愣。
緊接著,金光若似乎對李洛點了點頭。而且……好像沒有敵意。
什麼意思?
李洛很快就明白了。
高麗人(朝鮮人)再不好,也有一個明顯的優點:抱團。後世,韓國和朝鮮如此彼此仇視,可是一旦在國外,就很快團結一致。這是高麗固有的民族性格,因為小國必須要這樣。
金光若雖然和李洛有些“私仇”,可一旦到了大都,這點私仇就不重要了。
更重要的是,李洛也是“高麗人”,來自她的父母之邦。換句話說,李洛起碼比這裡的非高麗人值得信任和依靠。
這就是高麗人的邏輯。
李洛也不著痕跡的對金光若點點頭。
此時,忽必烈對一個蒙古人道:“舉宴吧!”
“喳!”
ps:我希望,一大撥支援向我襲來!
清逸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