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城,國家天文臺。
一身西裝的劉繼峰正在使用“郭守敬”望遠鏡觀測宇宙。
前不久,他們的團隊確認了一顆迄今為止質量最大的恆星級黑洞,這顆7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遠超理論預言的質量上限,顛覆了相關認知。
現在,他們正在夜以繼日的研究這顆黑洞,希望能夠推動恆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論的革新。
同一團隊的張昊同拿著一張拍攝下來的黑洞圖片,說道:“恆星級黑洞是大質量恆星死亡形成的,在宇宙中廣泛存在。理論預言銀河系中有上億顆恆星級黑洞,但迄今為止,天文學家僅在銀河系發現了約20顆恆星級黑洞——而且都是透過黑洞吸積伴星氣體所發出的X射線來識別的、質量均小於2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
“而我們這次,卻發現了LB1這個約為太陽70倍的超級黑洞!”
“繼風,這次我們真的要載入天文史冊了!”
LB1超級黑洞並不是剛被發現的,而是在前年秋季開始,研究團隊在利用LAMOST開展雙星課題研究,歷時兩年監測了一個小天區內3000多顆恆星。
結果發現,在一個X射線輻射寧靜的雙星系統(LB1)中,一顆8倍太陽質量的藍色恆星,在圍繞一個看不見的天體做週期性運動。
不同尋常的光譜特徵表明,那個“看不見的天體”極有可能是一顆黑洞。
而後經過確認,這才肯定了LB1黑洞的存在。
張昊同繼續說道:“目前恆星演化理論預言,在太陽金屬丰度下只能形成最大為25倍太陽質量的黑洞。而我們這顆新發現黑洞挑戰了該理論。接下來,利用LAMOST極高的觀測效率,我們或許還能發現一大批“深藏不露”的黑洞,開創批次發現黑洞的新紀元。”
張昊同在一旁說著,劉繼峰在臺上觀測著。
對於張昊同的話,劉繼峰不時頷首認同。
在昨天LB1黑洞被發現後,翌日他們團隊就上了人·民日報海外版,而研究成果還上了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發表,引起天文界一片轟動。
如今天文臺的電話都要被打爆了,無一例外都是詢問新黑洞的事情。
並且有不少天文雜誌和電臺希望與他們合作,想要詳細地瞭解一下LB1黑洞的事情。
但因為研究還沒結束,所以都被劉繼峰給婉拒了。
“嗯?”
正在觀測的劉繼峰身子突然一怔,像是被定住了一般佇立在那裡。
見劉繼峰行為異常,張昊同連忙問道:“怎麼了,老劉?你又發現新的黑洞嗎?”
“不是,這個情況有些古怪……”
劉繼峰說著,將資料同步到了臺下的電腦上,張昊同扶了一下鼻樑上的鏡框,凝神看去。
只見原本應該出現的星雲和星辰都不見了,轉而出現的是一片漆黑,而所觀測到的距離也只有三億千米,只比地日距離高一倍。
這並非是望遠鏡的問題,而是因為望遠鏡在看到三億千米後,便被某個東西遮擋住了後面的畫面。
張昊同遲疑道:“是不是儀器壞了?”
劉繼峰檢查了一下儀器,搖了搖頭。
“不是儀器壞了?那你將鏡頭偏轉,看一下其他區域星體的情況。”
“好……”
劉繼峰鏡頭一轉,畫面中出現了月亮和許多繁星。
等等——
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