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在追殺逃命之際,我讓書白他北上求救援,是希望肅寧王府能看在我們甥舅情份上幫一把,另也是想借肅寧王之手來向聖上申冤,而我們卻往南下逃命。
然而沒想到,我們一別就是六七年。我們一路南逃,然後追捕我們的人當中居然有官府中人,最後我們只能往流放之地,被人稱之為南蠻的方向逃去,最後隱於南部偏遠的小山村中。
原本我是打算直接到大理寺擊鼓鳴冤的,但我怕我人還沒到大理寺,我手中的證據就保不住了。
後來燕昭尋來,我才知道我們根本就不在通緝海捕名單上。這才決定讓明軒大大方方地走到殿堂,走到聖上跟前,替我燕家一百三十多口鳴冤,討個公道。
至於書白?你問問他,經過了多少次刺殺?他敢不敢走出肅寧王府?你們派了多少盯著肅寧王府?”
“父皇,大皇兄確實有派人盯著我肅寧王府。”肅寧王爺適時地補上相關資料。
“逆子,你還何話可說?”聖帝把肅寧王呈上的證據砸到他身上,厲聲問道。
“父皇,您問我有話可說?我也想問問您為何從來都是偏愛二皇弟,偏愛清樂兄妹倆?明明我才是皇長子,為什麼封王的就他一人?就連清樂不顧公主尊嚴,下嫁一江湖野人,你都願意,還愛屋及烏,連她的兒子都要抱到宮中撫養?”
大皇子可能知道事已無可挽救了,乾脆也不辯解了,把多年來藏在心裡的委屈直直地問了出來。
“你這是怪我怨我?可這關清樂、關燕磊什麼事?如果燕磊想要權勢,當年他就不會辭官,只要了一個虛職,避入江湖。清樂她是你皇妹啊?就算不是一母同胞,她也不曾開罪過你,甚至每年的年禮也不曾少你大皇子府的!”聖帝十分痛惜地搖頭嘆道。
兩旁的機要大臣聽到這父子倆的對話,皆是一陣無語。這都是什麼跟什麼話?
顧乘涵也嘴角也譏誚地勾了一下,“大皇子想要太子之位,為何不需明言?以聖上對大皇子的慈愛之心,也不會怪責。”
證據確鑿,燕山莊那一百三十多條人命確確實實地是被他們奪走。魔教餘孽早在今年初就被顧乘涵率領著二十八星宿把他們翻找出來,除了留下兩個人證外,其他的都當場屠盡。
隨著大皇子府被封禁,馮諾馬鋒等一眾人的人頭落地,十年前燕山莊那件慘案再次走入人們的眼底。
今科狀元正是燕山莊的後人,清樂公主的長孫,由涵公子教養出來的。
為了昭顯公正,沒有徇私,聖帝採納了林尚書的提議,讓人在金榜下把狀元、榜眼、探花及二、三甲及傳臚的文章皆張貼於榜下,以供眾人傳閱。
“涵兒,你真的要離開?留在景涵苑不好嗎?那你要去哪?回候府嗎?”淑妃娘娘拉著他的手不放放,一邊又不忘燕明軒,“軒兒,你也幫著娘娘勸一下你叔叔好嗎?你們倆就在娘娘這多住一會,就在景涵苑這,這也是你叔叔從小住到大的地方。”
“娘娘,這裡畢竟是皇宮後院,涵兒已經長大了。”顧乘涵無奈地看著淚眼婆娑的淑妃娘娘。
這四五天他和明軒都留宿在宮裡。一是因為事情還沒了結,二也是因為這幾日淑妃娘娘的情緒激動,聖帝及肅寧王皆勸他們留在宮裡安撫一下她。
顧乘涵想著她對自己的疼愛,且年數也大了,這些年來,因為孃親,因為自家的事,一直鬱郁不歡,落下了不少病根。再加上此時他們也不適宜出宮,免得給瘋丫頭添亂生出麻煩來。就應下了。
自己已好些天沒見到她了,也不知她此時怎樣了。顧乘涵現很想回去告訴她人,他已大仇得報了。可以光明正大地回燕山莊了!
見到顧乘涵沉默不語,淑妃娘娘又拉著燕明軒的手,無聲地哀求著,眼淚像止不住的泉湧似的。
“娘娘,我們已經很久沒回家了。妹妹他們會擔憂的。”燕明軒微笑著說。
“妹妹?哦,對哦,清樂還有個孫女兒。我記得那時候她才一個月左右。清樂說這是她們燕家的掌上明珠。”淑妃娘娘一手拭著淚一邊抽泣。
“是的,娘娘。妹妹叫燕明軒,小名嬌嬌。她長得很像奶奶,也像娘娘您。”燕明軒閃著明亮的大眼睛,笑眯眯地說道。
“明珠啊,我的曾外孫女啊!”淑妃娘娘又放聲痛哭了起來。
燕明軒扶著他,無奈向顧乘涵求救。
顧乘涵接過女官遞過來的帕子,一邊替她擦著眼淚,一邊勸道,“娘娘,我們就在帝都。你還沒見過嬌嬌吧?過幾日,我帶她來給您請安。”
在顧乘涵叔倒倆的勸慰下,淑妃娘娘終於止住了淚。
“好,好,哪了!那你可要記昨。要早日帶我那可憐的曾外孫女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