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在車邊的人們有的羨慕,有的嫉妒,也有的惋惜......
董爸和董媽聽到外面亂哄哄的,便向回到家裡的兄妹三人外面發生了什麼事,董君老老實實地把事情經過說了一遍。
董爸和董媽兩人面面相覷,半晌董爸嘆道:“這裡我們是住不下去了。”
董敏安慰道:“正好,我想在市裡買一大套房子,你和媽一起搬過去,這樣我們回來也有地方住。”
董爸瞪眼道:“我和你媽在這裡幾十年了,這裡都是一起幾十年的老兄弟老姐妹,你讓我們去那誰也不認識的地方,是不是讓你媽急死?”
董媽媽也說道:“搬到市裡,我和你爸以後上班怎麼辦?”
.........................................................
蘇劍和李顯政聽到艾谷在北京的經歷都目瞪口呆,也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和“K”先生朱幻良攪合在一起就不說了,最近又認識一個有著“神童”之譽的儒商劉波。
此人正在策劃和出版123冊的《傳世藏書》。這套書由他的導師、國學大師季羨林主編,據稱該書共3萬多卷,計2.76億字,累計厚度為十餘米,“它彙集了國內外上千名資深專家學者,歷時6年才完成”。
劉波開辦了誠成文化公司,據說一共印了1萬套,市場售價高達每套6.8萬元,這一下子為誠成公司增出了數億元的“資產評估值”。
據說他還把《傳世藏書》的“發行代售費”轉給了建設銀行,由訂書者建行交款,並由平安保險、太平洋保險做擔保。由此一轉,即便該書沒有賣出一套,都由銀行替他買了單,因而誠成文化的賬面利潤十分可觀。
“它瑪的,還可以這樣玩的。”自詡為文化人的李顯政聽了似乎茅塞頓開。
靠《傳世藏書》這個“鎮山之寶”,誠成文化在股市上自我炒作,十分風光。
劉波平日好穿對襟青布衫,“能穿布鞋的時候絕不穿皮鞋”,他的總裁辦公室滿架皆書,一室斯文。他還在北京長期包租了一幢據說是東北軍閥張作霖舊宅的四合院,在這裡,常常夜宴賓客,大有名士風範。在很多報章上,他都被視為“新儒商”的典範人物。
艾谷和陸文峰被宴請過幾次,在劉波的談吐和氣勢下,徹底拜服,都感到自己開了眼界,興致勃勃地來電話邀請蘇劍和李顯政重上北京,共商大計。
這是劉波準備實行“重大的投資重組”:一是畫了一個金光四射的“大餅”,誠成文化公司與有志之士共同組建“某某文化教育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千年學府論壇”、“出版發行中心”、“學生公寓城”、“某某大學實驗學校”等專案。
據稱,這些專案建成後,誠成文化將成為國內最大的教育投資公司;二是又提出電子商的新概念,宣佈成立北京人文時空網路公司,由傳統的圖書出版社轉入新興的網路產業,宣佈要建成“全球最大的華人網上書店”,成為中國的亞馬遜。
.......................................................
當秦凡接到蘇劍和李顯政的電話後,不禁啞然失笑,本以為那位文化“騙子”,自己不會和他有什麼交結,沒想到蘇劍的朋友會上了他的賊船。
這時賣書的不只有誠成文化公司的劉波,還有一位更猛的科利華電腦有限公司的宋朝弟,此人天資聰慧,專業能力強,是第一個用賣保健品的方式來賣軟體的人。
科利華在北京軍事博物館舉行的萬人測試活動也轟動一時,宋朝弟因此還被評為“中國計算機產業十大風雲人物”。
此外科利華也被美國《商業週刊》譽為中國軟體市場的“決定性力量”之一。
學物理出身的宋朝弟自詡是“科技知識分子出身的新儒商”,他提出了“量子理論”和“大*躍*進理論”。這兩個理論認為,任何市場都不是一步一步開拓的,而是可以跳躍的。“資訊時代,不能再侷限於牛頓力學的思維模式——因為A,所以B,應當學會用量子思維去創造奇蹟。”
99年1月,宋朝弟用他的量子思維好好地“跳躍”了一回。他突然開始叫賣一本《學習的革命》的外版書,他宣佈:“學習的時代到了!我們下決心要讓全中國有1000萬人去讀《學習的革命》,讓1000萬人認識到自己在觀念和方法上有問題!”
科利華宣佈將在100天裡滾動式投入1個億大做廣告。為此他還請出著名導演謝*在中央臺當代言人,請復旦大學校長、科學家謝*德作序推介。
這種近乎瘋狂的賣書大運動在當時幾乎沒有人看得懂,一股澎湃的輿論熱潮不由分說地把科利華和宋朝弟推到了新聞的聚光燈下。
.......
“蘇哥,你告訴老李,什麼時候都不要摻和進去,沒事的時候看看熱鬧,至於你那位戰友,能勸就勸,不能勸就讓他吃點苦頭。”秦凡好心地勸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