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喜歡高調行事的牟其中相比,其精妙圓融和國際化特徵有過之而無不及。
1992年10月,“華晨中國汽車”在紐約成功上市,融資7200萬美元。這是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第一例。對紐約證交所來說,這也是來自社會主義國家的第一隻正是掛牌的股票。它在當年的美國股市轟動一時。
但在秦凡的眼裡更牛的人卻是:黃鴻年!
這個人“牛”到他能經常與中央領導人聊天”。他有不少張照片,一些中央領導人抱著他的女人與他全家快樂地合影。
每到年底,各地的中策公司總經理前來北京彙報工作,他必包下中央領導接見外賓的釣魚臺國賓館某號樓,總經理們進來都要驗證登記,每個人彙報時間不超過15分鐘,其氣氛即輕鬆又肅穆,很讓來者肅然起敬而終身難忘。
92年在大陸自從收購山西橡膠廠後,就在內地不停地重新整理自己的收購記錄,杭州4家、泉州41家、大連101家......僅用一年多的時間,在內陸設立了二百多家合資企業,總投資額超過了百億人民幣。
業務包括輪胎製造、啤酒、造紙、醫藥、電子、食品、機械、通訊、基礎設施和一般消費品,版圖囊括了大半個大陸。
涉足行業之多,跨越地區之廣,收購手筆之大,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史無前例!
收購上百家企業,從來沒有派駐一個人,全靠原來的廠長們繼續經營,總部僅有兩三位財務人員全年巡迴審計。
在商業運作上,黃鴻年充分利用了國有現行法規的某些漏洞。原中外合資法規中允許外資分期到位,中策的收購往往預付15%—20%的投入就控制了國營企業,將頭批企業在海外上市後所獲資金再投入滾動式收購。
國有法律規定:外資合資方不得轉讓其合資股權。中策卻轉讓了持有這些股權的海外控股公司股份。同時,中策利用中國對合資企業的各種稅收優惠、匯價雙軌制等獲利匪淺。
他在收購紅寶石改組成中策時,公司尚虧損1476萬港元,而僅一年後,該公司淨利潤竟高達3.12億港元,成為香港股市上的一隻“奇蹟股”。
......
“哎,凡子,你說上次買的瓊民源什麼時候拋?”蘇劍問道。
李顯政見問,也把詢問的目光投向秦凡。
“現在是多少了?”秦凡差點把這隻股給忘了。
“每股快二十了。”李顯政搶著說道。
“那就掛二十二往外拋。”秦凡想了想說道。
“可我聽說瓊民源還要漲的。”李顯政猶豫著說道。
“隨便你,蘇哥等漲到二十二,就把手裡的股票全拋了。”秦凡對蘇劍說道。
蘇劍點了點頭:“聽你的。”算了算當初投了十幾萬,現在收回近二百萬,怪不得凡子對在股市賺錢樂此不疲,這錢來得也太容易,也太快了。
自已小二百萬,那秦凡和董敏他們估計要賺二、三千萬。蘇劍想著卻把自己嚇了一跳,緊接著就直拍腦袋,後悔自己沒有多買一些。
真要等到“瓊民源”股價飆升至26.18元才拋,那他們就成了“韭菜”任人宰割了。秦凡也在暗想道。只是不知梁珩和李顯政各自買了多少。
“凡子,深發展和SC長虹什麼時候清倉?”半途下班過來的梁珩問道。梁珩現在已養成了習慣,下班後總會到公司來掛個號。
“這兩隻股等等。”秦凡想了想回道。
“凡子,你看蘇劍的房產都弄起來了,我們是不是也搞一搞?”李顯政熱切地問道。
秦凡不知怎麼回答他,再過一個月就到了一九九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