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蘇劍和秦凡介紹購買房產的是利達行赤柱分店的楊經理。
“秦少,房子還滿意嗎?”楊經理撇著生硬的普通話問道。
秦凡笑著點了點頭:“辛苦您了。”
“秦少,我們這裡還有一座豪宅,不知你感不感興趣?”楊經理試探著問道,常年混跡在房地產代理行業中的他,一眼就確定年少的秦凡是個大金主。
“哦,在什麼地方?”秦凡隨口問道。
“太平山上的半山豪宅。”楊經理忙回道。蘇劍怕秦凡不知道行情,在一旁笑著補充道:“那可是香港真正的豪宅。”
透過楊經理的介紹,秦凡瞭解了太平山的半山區與山頂區這二個區域,是內地買家最喜歡的二個豪宅區,而且這些內地買家大多都用於自住。
山頂區一直都是香港傳統的超級豪宅區,也是富人扎堆的地方。對於很多香港“新移民”來說,能夠買一套山頂的豪宅,與富豪們比鄰而居,也就意味著拿到了進入“香港富豪圈”的門票了。
“那座豪宅是誰的房產?”秦凡多了一句嘴問道。
“是我們老闆的一個朋友的。”楊經理閃爍其詞地回道。
“是不是劉常明的那套豪宅?”秦凡想了想問道。
見秦凡這麼問,楊經理鬱悶地點點頭,現在利達行的大老闆鄧智仁已經把利達行的錢一次次地給玫瑰園輸血,現已達9000萬港元。利達行已快撐不住了。
年前還走上負債經營的道路。其中第一筆債務即是向北京一家有“背景”的公司借債1720萬美元及3422萬元人民幣。
鄧智仁這些借款都是透過非正常渠道拆借的短期高息資金,他又不熟悉大陸在資金運作中的種種貓膩,這些錢層層轉借到他手上,已是息上加息,高得嚇人。
他貿然闖進這個圈子,看得心驚肉跳,借得膽戰心驚,不知不覺中已是債臺髙築,欲罷不能了。
而前一股東劉常明在香港的那座豪宅就是透過香港最大的樓盤代理商利達行半山分店購買到的。
劉常明在北京玫瑰園那個專案上,玩著空手套白狼的把戲,結果給玩砸了,最終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前年初,欠下鉅額債務、心態失衡的劉常明在居家一命歸西天,外面有傳是吸毒過量,也有傳是自殺身亡。
而他自從在宅內一命嗚乎後,那座豪宅一年多了就一直沒有脫手。
“要不去看看?”蘇劍問道,去年底他和芳芳應鄧智仁之邀,倒是去那豪宅看過,雖然喜歡可兜裡的錢還是少了些。
秦凡搖了搖頭,對於他來說既是沒有劉常明死在宅內這回事,他也不會買什麼豪宅,既然不買還看個什麼勁。
楊經理卻是不死心,一再勸說,並給利達行半山店的經理去了電話。
秦凡看著對鄧智仁忠心耿耿的手下,不禁點了點頭,只是他不知道的是鄧智仁的利達行實行股份制,像楊經理他們都持有公司股份,一但公司垮了他們也是一分錢拿不到。
雖是這樣,秦凡還是搖了搖頭,不管他賣多便宜,到明年香港的樓市就會大跌!
1985年至1997年,香港樓市經歷了連續12年的大漲,香港房價漲幅超過6倍。1996年,由於買房人太多,房子供不應求,開發商不得不實行搖號購房——香港比內地大概早了20年進入全民搖號買房的時代。
1997年香港樓市上漲戛然而止。原因有二:一是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香港經濟元氣大傷,刺破了樓市泡沫;二是香港迴歸後第一任特首董*華提出“八萬五計劃”,即每年新建不少於八萬五千套廉價住房。
秦凡現在買的房子也只是滿足自住,並不是純粹的炒房,對於那些豪宅則是一點興趣都沒有。再說就是要炒房也要等到97過後。
傍晚時分,鄧智仁從北京電話聯絡上蘇劍,兩人通話竟長達一個多小時。
“又有什麼難事找你?”秦凡笑著問道。
蘇劍知道他有些擔心他,便忙說道:“老鄧攤上事了。”
閒聊中,蘇劍轉述了鄧智仁目前的處境:去年他聽從秦凡的勸,沒有答應老鄧的請求,接著鄧智仁便碰到自稱是一個很有“上層背景”的山西人梁振山,吹噓自己調動億把元的資金在他看來易如探囊取物,而這些本事卻正是鄧智仁夢寐以求的。
於是梁振山被任命為玫瑰園公司總經理,其主要職責便是對外融資。
可是鄧智仁很快發現,天下所有的“劉常明”都有著同樣的道德觀念和職業性格,在這點上,決無任何例外。
僅半年,他就察覺梁振山利用“首都第一別墅”的名聲四處招搖撞騙,並私刻公章進行非法融資,而且還大筆挪用他好不容易籌措來的供玫瑰園苟延殘喘的資金。
於是,鄧智仁憤而將梁振山開除。可梁振山又豈是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主兒,他轉而攻擊鄧智仁利用玫瑰園騙錢,並鼓動一批債主上門追*債,還將玫瑰園的窘境公之於媒體,一時間鄧梁之爭甚囂塵上,玫瑰園危機首度被曝光於天下。
“都不是吃素的人。”秦凡感嘆道,仗著重生的優勢,在這世道上輕視任何一個“聰明人”,說不定都會吃大虧。
雖然交談中的輕描淡寫,卻也無法掩飾內幕中的驚心動魄,爾虞我詐,你死我活......
“唉,要是我去還能......”蘇劍感慨地說道。
“你給我拉倒吧!”秦凡譏笑道:“你以為鄧智仁是個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