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有沒有更大的門面?”秦凡問道。
雪梅思索了一會兒搖搖頭道:“左右隔壁都是一間間的小門面,拿下來意義不大,聽爸說要找像他原來單位那樣的營業大廳才夠用。”
“要我說原單位的營業大廳都顯小,應該比它大三四倍才夠用。”秦凡不以為然地說道。現在不做大就要被以後的蘇寧電器和五星電器排擠。
“那有這麼大的地方呢?”雪梅有些苦惱道。
秦凡暗想道:應該在今年的年底,彩電行業首先會由長虹謀劃“降價大戰”,到明年長虹的“降價風暴”在彩電市場上會掀起血雨腥風。
到時候,國產彩電品牌隨風跟進。康佳宣佈大降價,TCL則推出“擁抱春天”的大讓利活動。
明年底全國彩電市場上,長虹、康佳、TCL、熊貓等國產品牌會佔到71.1%的市場份額,“洋強國弱”的格局被全面打破。
與此同時,摧枯拉朽式的價格大戰也是一次殘酷的行業大洗牌。
在此戰之前,國內各省尚有六十多個地方性的彩電品牌,它們割據一方,小富即安。
然而在長虹的降價衝擊下,大多數品牌迅速凋零,在以後的幾年內銷聲匿跡。
彩電業步入由五六家大公司瓜分市場的時代。
這場大商戰被後世企業史的研究者們津津樂道:認為是民族工業“收復失地”的諾曼底戰役。
火熱蓬勃的民族企業振興運動,讓企業家們第一次信心爆棚。他們突然發現,原來世界並非原來想象中的那麼遙遠,那些不可一世的跨國公司似乎並非不可追趕。
“非要擴大嗎?”秦爸一邊就著自己醃的小鹹菜喝著稀飯,一邊問秦凡。
對目前的狀況實際上他覺得很是滿意,前期的熟人朋友的人情債已還得差不多了,店裡的銷量也趨向穩定,即使有某月的銷售差點,可下面的縣城和鄉鎮的銷量也會填補總店的虧損。
“嗯,必須擴大,不然的話,用不了一年,我們就會被別人擠得沒生意做。”秦凡解釋道。接著又給父親和雪梅普及了以後蘇寧、五星、國美電器的模式。
“你說我們租的地方不用花錢?”秦爸覺得不可思議。
“嗯,這要取決於我們做的大不大,好不好,如果我們的銷售有保證,我想廠家會樂意出這份費用的。”秦凡說道。
說白了也就是“吃供應商”的盈利模式,也是大家熟悉的飽受爭議的“進場費”。
國美、蘇寧“商業+地產”的運作模式和“吃供應商”的盈利模式(既要“吃”上游供應商,又要能夠控制消費者,因此該模式的核心基礎仍然是渠道價值,即透過對渠道資源的壟斷來獲取超額利潤。)
給雪梅和秦爸說過經營模式後,秦凡卻陷入了沉思,同樣在這時,蘇寧率先在中國家電流通領域嘗試連鎖經營的模式。
在江蘇省內及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天津、成都、合肥、杭州、西安、深圳等地以直營和特許形式建立了數百家連鎖店。
雖然蘇寧只在一二線城市建立直營店和特許經銷店,對三四線直至十八線的小縣城影響還不是很大,可過幾年後,像秦爸的電器店遲早會被他們吞噬,或是被他們擠垮!
如果仿照國美蘇寧的模式進行擴張呢?秦凡想到這,看了看雪梅和秦爸,搖了搖頭,不說他們能不能做,就是他們真能做下去,那家也就不成家了。
難不成真要他們做成電商巨頭?
“先找大一些的門面,不過首先的要考慮門面的位置。”秦凡交待道。
“秦凡,你真夠可以的啊,這都快三月沒看見你。”施若瀾看到他像是發現新大陸似地誇張叫道。
“在家有點事,最近安老可問到我了?”秦凡問道。
“你問我,我問誰去?”施若瀾笑著反問道,實際上最近她自己透過朋友介紹,談了一個比她年齡大了許多的男朋友,前不久兩人已住在一起,每天都是睡到自然醒,她也不知道自己有多長時間沒看到安老。
“看樣子我們倆都是混日子的。”秦凡自嘲道。
“嘁!那我就去混日子去了。”說著連蹦帶跳地向遠處一位微胖的男子走去。
秦凡向他們揮揮手,剛要轉身向店裡走去,卻見唐月哀怨地看著他道:“你這是在躲著我嗎?”
“我躲你幹嗎?你說這話我真聽不懂。”秦凡裝糊塗地反問道。他不知道怎麼回事,自己有點怕見到唐月,也許是心裡在下意識地躲避曾經的情感。
“你就裝唄,我可是數著日子過的......”
秦凡打斷道:“小月,你也不小了,在學校沒找個男朋友?我看你們班的辛逸對你不錯......”
同樣唐月沒讓他把話說完,便大吼道:“秦凡!”
校門口來來往往的學生,被吼聲嚇了一跳,均看著漲紅臉的唐月,秦凡見她有些失態,忙拉著她向飯店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