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武俠修真 > 千古英雄志 > 第二十章 比武前夕夜,瑾王顯雄心

第二十章 比武前夕夜,瑾王顯雄心 (第2/2頁)

在臨安城通往天目山的官道上。

六人策馬飛馳。遠處的山丘,掛出一輪明月,清光四射。

三月八日,戌時。

月亮懸掛天際,旁邊的星辰零落。

臨安城,瑾王府,古樸威嚴一如往昔。

書房門口,兩名護衛站立兩側,雙目炯炯,氣勢不凡。

書房內還亮著燈,一張檀香木桌上放著文房四寶,案上還磊著一疊帖子。

書桌前梨花木椅上,正坐著一個二十三四歲青年,衣飾華美,頭戴束髮羽冠,劍眉星目,鼻似懸膽,一身玉袍裁剪得體,腳踩雲紋長靴,渾身散發著華貴之氣。

不遠處,窗戶邊,一俊朗白皙的青年來回踱步,赫然正是上次出現在嵩陽劍府六角亭的端王雍汝愚,舉手投足之間,儀態儒雅。

木椅上坐著的正是當今二皇子瑾王雍昀,只見他站了起來,慷慨激昂朗聲道:“非成業難,得賢難;非得賢難,用之難;非用之難,任之難。”

端王雍汝愚一臉欽佩,知道二哥雍昀素有鴻志,剛才唸的這句話出自王欽若的《冊府元龜》將帥識略篇。

意思是,成就功業不難,難在得賢才;得賢才不難,難在使用賢才;使用賢才不難,難在信任賢才。

雍昀果敢剛毅,從小立志:“直搗黃龍,恢復中原”,可寧宗皇帝性格溫和,一直搖擺於“主和”、“主戰”之間,所以明天的西湖論劍是“主和派”與“主戰派”之間一次力量角逐。勝負對朝廷的決策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所以,上次端王雍汝愚從嵩陽劍府匆匆離開,就是和二皇子雍昀商量對策,是否需要派駐新手代表嵩陽劍府出席西湖論劍,看那柏雲岐信心滿滿,雍汝愚也不好說什麼。

但看了龍青雲,雖說器宇軒昂,氣質不凡,有股昂然向上的氣勢。但畢竟沒有名師指點,就這嵩陽劍府學習的一個多月,行嗎?

端王爺雍汝愚和二皇子雍昀面面相覷,心裡不免忐忑。

雍氏祖先,原為後周將領,當年發動兵變,建立大雍朝。

雍朝建國後,汲取唐末、五代武人跋扈的慘痛教訓,日益強化皇權的力量,一方面厲行收兵權,另一方面逐漸確立了以文馭武的方針。

“杯酒釋兵權”後,為了避免武將篡權,遂削奪了各地節度使兵權,推行“重文抑武”的國策,開創了文官政治的局面。

其核心是利用文人治理國家,即用文官掌控軍隊,派文官出任中央和地方的行政長官。

“重文抑武”的國策有效地調動了文人的積極性,文人的地位和價值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武將地位下降,導致軍隊戰鬥力下降。

“重文抑武”雖然確保了皇權的鞏固,但“抑武”的政策,使得整個國家的軍隊戰鬥力下降,根本不是毗鄰的東瀚對手。

雍氏先祖曾有明諭:“國家若無外憂,必有內患。外擾不過邊事,皆可預防。惟好邪無狀,若為內患,深可懼也。帝王用心,常須謹此。”

端王雍汝愚和二皇子雍昀屬於皇族中的翹楚人物,深知“重文抑武”的國策,短期來看,似乎好處多多,國內沒人有力量造反,皇權似乎固若金湯,但長期來看也是“飲鴆止渴”,致使國家軍隊戰鬥力積弱不振。

北雍南渡就是最好的例子,由於北雍軍隊戰鬥力羸弱,導致東瀚鐵騎蕩平北雍都城汴京,北雍覆亡。

現在南雍以秦嶺、淮河、大散光為界,偏安東南半壁一隅,如果不調整國策,遲早會有傾覆之憂。

想到這些,雍昀不免悵然。

月光穿過窗欞,光斑灑向地面。二人踱步其間,燈燭映照在雍昀果敢剛毅的臉上,須臾之間,悵然消失,豪壯之情浮現臉上。

“想我雍氏太祖、太宗兩位皇帝,在大雍建國之初,雄視四方,先後蕩平‘南平’、‘後蜀’、‘南唐’、‘吳越’、‘北漢’等國,大有一統天下的氣勢。”

二皇子雍昀慷概陳詞,語重心長道:“愚弟,我南雍現在偏安東南一隅,更應勵精圖治,建立強大的軍隊,以拱衛我南雍。”

端王雍汝愚微微頷首,深表贊同,從小就折服於雍昀的胸襟和氣概。所以在皇位奪嫡中,也堅定地站在了雍昀這邊。

上次端王雍汝愚離開嵩陽劍府後,二人商議對策,端王雍汝愚親自拜訪南雍十大高手“驚鴻一筆”戚墨成。

促成結果是,戚墨成最得意的弟子雷天瀚加入岳陽書院,參加這次西湖論劍。

萬一龍青雲不敵,雷天瀚作為後備。

這也算是留了個後手。

最新小說: 大唐鎮魔司 為龍之道 都督 我在武俠世界鑄神兵 反派立志要洗白 修仙:我老婆居然是女帝 狼煙風雲記 最強無敵大掌門 混血 天庭萬事通 我親愛的總裁大人 我的武道小號 白月集 後會無期 大清鬼道士 超級複製系統 熱血青春萬歲 大唐小道士 盛世帝武 西徑明月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