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氏集團在國內其實算不上什麼大型的集團,畢竟現在企業的發展方向正在慢慢的向著國內轉移,在國內市值極高的企業,那是到處都是。
看看福布斯排行榜上,國內的那些銀行,可是一直都雄霸榜首的存在。
除去這些公家的產業不說,單說什麼企鵝,什麼阿里,什麼千達之類的。
那市值也是動不動就幾百億美刀,而這些擁有著不少股份的創始人,自然也擁有極高的股權分配,每年賺的錢不知道,但身家,至少也得百八十億的,還得是美刀。
齊氏集團在國內,主要的經營專案一個是地產,一個是科技專案,地產是齊麗的父親起家的根本,他原本是做買賣的,後來有了一些錢,從炒房開始,再到在帝都三環外開發小區,從一開始的包工頭,用了十幾年的時間,變成了一個土豪,隨後集資、上市,成立齊氏。
至於後面的科技專案,更多的是風投和天使基金,當然,收益也是相當不錯的。
經過齊麗她父親幾十的發展,齊氏在齊麗父親全盛時期,最高市值為172億軟妹幣。
齊家獨佔全部股份的47.3%,說這是一個家族企業也不為過。
不過在齊麗的父親死後,就瞬間掉到了81億,資產蒸發了一半有餘。
在這一年多的時間內,在齊麗的幫助下,資產回到了162億,雖然跟全盛時期相比,還是差了不少,這樣的資本,在冰城都算不上是一線集團,更別說是在帝都了。
畢竟做生意這一行,尤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其實齊麗並沒有和蔣海說,目前國內的房地產生意並不好做。
市區內的房子價格一直沒有掉,自然也不愁賣,但想要開發,那就不是一般的困難了。
而了市區太遠的房子,就算是開發了也沒有什麼賺頭,因為現在的房子確實是不太好賣。
所以現在就逼的齊麗,不得不轉型,這一年多的時間,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商業和科技投資上,回報還是很不錯的,現在的齊氏主要就是在靠著這些東西前進。
但這些東西,都是沒有影的,科技的這些東西,就如同虛擬貨幣一般,炒的再高,萬一哪天要是破滅了,那就完了,對於聯聯網,IT類的業務,在美帝生活過一段時間的齊麗是很清楚的,這東西賺錢快,破產的更快。
就像是在美帝有一個廠家,專門生產手機的螢幕的,後來他們跟蘋果簽訂了一份供貨的合同,瞬間這家公司的股價,就從當初的幾美刀,漲到了幾十美刀,最高的時候甚至上百美刀。
讓這個公司,瞬間進入到了人們的視線當中,但還沒有等到這個公司賺錢呢。
蘋果新出的產品並沒有用這個公司所生產的螢幕,隨後這個公司瞬間就破產了。
所以對於這些東西,齊麗是很瞭解的,錢投在這些東西上面,是會有不少的回報,但一個搞不好,就容易陰溝裡面翻船,這是她絕對不願意看到的。
相比於這些虛的東西,她更加看重實業,也就是有東西在那裡,這樣才會讓人更加的安心。
而在所有的實業當中,最容易賺錢的,就是賣服裝,不過一般的小品牌,他們齊氏不會去做,而大品牌,都有自己的時裝店,也用不著她們代理。
衣是不行了,住最近國家在調,他們也做不好,行,要代理汽車,他們也沒有這樣的本事。
那就只剩下食了,都說民以食為天,在來蔣海這裡之前,齊麗就考慮過是不是要在餐飲業攙和一下,雖然最近因為國內的政策,高檔酒店的酒之類的賣不出去了。
但一些高階的西餐廳之類的,還是很有市場的,尤其是在普通人也越賺越多的時候。
一個有格調的餐廳,確實是一個賺錢的好去處,同時最主要的是,安氏其實就是做餐飲的。
可以賺錢的同時,打擊他們,為自己的父親報仇,這可是一石二鳥的好辦法。
但做餐飲,也不是說做就做的,官面上的問題,他們好辦,齊氏在帝都這麼多年,也算是根深地固,鋪面問題也好解決,畢竟他們的公司的手裡,就有很多的門面。
但東西的原料產地之類的,卻有一些麻煩,國內的東西,現在很難賣上高價。
而國外的東西,基本上都被各大飲食集團瓜分乾淨了,現在再找新的,可不是那麼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