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耳山。
李白返回學宮,想到了老嫗對自己的所做所為,便跑到李賢一面前訴說,讓李賢一幫自己查探身體異常。
結果並無大礙,只不過眉心多了一道像是劍一樣的虛影。李賢一也看不透,只得請來學宮的祭酒大人,結果祭酒大人一看便知:這是劍胎,是可以成為先天劍修的資本。
所謂先天劍修就是指身體中有劍胎的修行之人,劍胎孕育的本命飛劍與自身性命想通,對於後天劍修有絕對的壓制。而後天劍修則是透過自身靈韻祭煉一把天材地寶、奇珍異鐵打造的飛劍,自然比不得自身劍胎孕育出來的順意了。
李白本來壓抑的情緒,在這個訊息後,瞬間感覺好多了。
原來自己也可做得那仗劍江湖,瀟灑絕倫的劍修。
而這一切都源於那個老奶奶,暗暗記下,日後再若相見,必然厚報。只是他哪裡知道,那位莫夫人,已然散道於人間了。
從小就聽父親說有個仗劍江湖的朋友,如何如何灑脫,每每聽到都會心神往之。
此後李白更加刻苦的讀書,他想去仗劍看看那江湖,去看川流不息滔滔不絕的黃河,去看那天下名山大水。
……
又過三月。
李白的心胸中突然有一絲白霧湧現,隨著誦讀的書籍增多,他對於手裡書籍的理解更近一層了,知曉了更深層次的寓意。
書上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何以匯江河?”與之前鐵棒磨針的老嫗之所為相合,李白對此更有感觸。
又過半月,那一絲白霧已經達到一指粗細,隱於李白胸中緩緩旋轉,漫無目的。這正是浩然正氣,如今李白已然積累學識到了文脈體系第一境——開竅。
此時身著白衣的李白小書童,意氣風發,面如白玉,稚嫩的臉龐,已經褪去了嬰兒肥。
“李白謝過樓主爺爺兩年來的授業解惑。”李白對著樓主所在的房間作揖。李白與李賢一雖有先生與學生之實,但先生畢竟是他父親的先生,規矩不可逾越,故此李白還稱之為樓主爺爺。
李賢一房間傳來一句“小娃下次記得給老頭我帶點酒啊。還有這劍胎,既然能做劍修,那便要做最瀟灑的劍仙,喝最烈的好酒。”老頭搖了搖剩半壺酒的罐子笑道。
“那李白先行告退。”李白行禮後緩緩退去。
翌日,李府的馬車已經在學宮山腳下等待了。
李白行至山腳,告別學宮出來送行的童子,登上馬車揚長而去。再過半日,已達青蓮郡。
愛子心切的李客因經商原因,並不在家,不然都會親自接李白回家。李府很大,但府內自家院落只剩李母月娃與小月圓。
“孃親,孩兒回來了。”李白剛過門檻,月娃就站起身來抱住了李白,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畢竟李白七歲離家,一年半載都未回過家門。她也知道兒子刻苦讀書,所以也沒有去學宮探親。
“鍋鍋,抱抱”李月圓也湊了上來,現在的李月圓已經五歲了,但任然奶聲奶氣。
李母也擦乾自己的眼淚,摸著李白的臉,道:“都瘦了,今天孃親親自下廚,給你把消瘦的肉都補回來。”
李白抱起李月圓,笑著對母親說“我這是健碩,可不是瘦。”
“那也是我兒子,我說瘦,就必須補回來。”李母摸著李白的頭,很是欣慰,別人三五年才能開竅,她兒子李白只用了一年半載便達到了。
果然,當人李母做了一大桌吃食,都是李白從小愛吃的。
飯畢,李白拜訪了族中的大輩。人人都說李白天縱之資,年紀輕輕,已經是學宮的開竅境書生了,不像自家不成器的孩子。扯長扯短都是圍繞著李白的書生身份,不過有人羨慕,有人嫉妒,但依舊有人為李白的學問深而開心。
又過三日,李客回了家。李白把自己得到劍胎的事情告訴了他,李客對此又驚又喜,但亦有哀愁。驚的是那老嫗的手段。喜的是自家出了位劍修苗子。愁的是仗劍江湖雖然逍遙,但生死難料。
最終,在知道李白想練劍的想法後,決定先讓他北上,因為有著四位武力高超的舅舅做著軍隊統領。所以李客決定讓李白去北方那邊磨礪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