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麓書院位於望闕東城外。
深藏於數百里處僻靜優美的林麓山中。
毗鄰離瀆。
可謂是一面依山,一面伴水。
林麓書院乃是望闕洲的兩座儒家書院之一。
千年絃歌不絕,文脈延綿。
佔據望闕洲半數儒脈道統。
是一洲山下儒生夢寐以求的讀書聖地。
從林麓書院走出的讀書人。
有治國安邦、匡扶社稷的雄才,有文章錦繡、學識淵博的名儒,還有志趣高雅、隱於山水的孤士。
在山上仙家豪閥或山下世俗王朝傳播儒道、爭鬥百家。
在趙戎看來,林麓書院就是中州文廟建立在望闕洲的“燈塔”。
雖然玄黃界諸子百家、詰問爭鳴的風暴漩渦在遙遠的圖南洲。
但是天下其它數洲亦是被風暴掀起的大浪拍擊。
光是趙戎一路走來,途徑那些國家王朝,所見過的被王朝統治者獨尊的學派,就不下十種,儒道只是其中之一。
其它百家學派亦在望闕洲有所佈置。
不過據趙戎觀察,林麓書院與思齊書院源源不斷培養的讀書人,還是讓儒家成為望闕洲山上山下的幾個顯家之一,崇儒風氣頗為盛行。
關於它的建立。
傳聞是最初有一位儒家聖人帶領弟子游學,從中洲遠遊至這處天涯海角。
敬遵至聖先師“君子見大川必觀”的教誨,停步觀水。
那位儒家聖人若有所悟。
便留下弟子,在這兒建立書院,傳承文脈……
這一日上午。
風和日麗,山林間,鳥聲如洗,空氣清新。
不遠處的大江滾浪之聲隱隱傳來。
趙戎深呼吸一口氣,從馬車上跳下。
他回頭一笑。
“小宛姑娘,幸苦了。”
坐在馬車上的盧宛,瞧了眼昨日消失了一下午,入夜才回來的趙戎,總感覺他好像和之前有些不同。
但又說不上是哪兒不同。
還是和之前一樣一身簡易儒衫啊,嗯,好像腰間的那對好看的玉牌不見了,而且今天還突然背了個書箱,這是要去林麓書院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