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帶著人到前面去,身後稻城正在大撤離,不算逃亡,只能說是戰略性撤退。
這種事來一次就受夠了,等明年把防線建到丘陵另一邊,就可放心種植更大的範圍。
“報,是建木的人,來得不多,他們沒有衝過來。”又有斥候傳來訊息。
稻城無論如何都守不住了,撤退也是大勢所趨,而有熊氏那邊的稻穀,最好再等個幾天收割,才能保證豐收,也是一樁麻煩事。
想到這裡,他忽然傳令,讓稻城留下那些青色的稻秧,加起來估計也只有幾畝,零零散散的,或許對戰事有所幫助。
太虛撤退,相當於丟掉了稻城、希夷山、還有鹽都。分別為穀子地、金屬礦、大鹽礦,無論哪一個都是重要物資。
如果建木足夠聰明就應該想辦法佔領這三個地方,反過來守衛,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而對於太虛來說也不吃虧,因為都這個季節了,稻城的地沒用,希夷山留給建木,那邊也冶煉不出青銅合金,還有鹽都,隨便建木怎麼開採,鹽是大自然的饋贈,還能吃得完,沒辦法當飯吃的。
若這樣一來,太虛就有修養的時間了,至於說如何想辦法奪回這三個地方,那也是以後該操心的事了。
他集結人手為大家爭取時間,到了半下午,建木的人出現得越來越多,好在後面稻城的大隊伍已經開始撤走進入山林,種植的糧食保下了。
為此付出了近三百條生命,連帶還有血狼數百人,那麼多圖騰戰士,其中還有一個建木的巫羅,試問真的值嗎?
當然值,這是原始的碰撞,沒有道理可言!
“蘇陽,我可以擋住一個圖騰戰士。”商女晃了晃手中青銅長矛。
“不,我要你去有熊氏,幫我守住那邊。”
有熊氏那邊有個天然優勢,那條河,敵人想要大舉進攻,沒那麼容易,且很容易陷入拉鋸戰,不是說你人多就能勝。
再有,丘陵地貌一覽無餘,山林中戰術就很豐富了,以少勝多,很正常。即便是圖騰戰士來了,也容易被坑殺。
“等到天黑我們就撤,除了帕布,其餘人都跟你走,到有熊氏去,我回太虛,把那邊安頓下來,也會到有熊氏。”
這也是目前來說,比較穩妥的做法,有五百個戰士到了有熊氏,想來建木即便追過去,也討不到便宜。
至於說到九黎或是三苗搬救兵,還言之過早,太虛沒有相對等的實力,怎麼著也要等熬過祭圖騰,過了冬天再作打算。
再有,建木不一定會追進山林,所以沒必要小題大做。
當然,撤退也要講究方法,他事先就有安排,現在應該開始行動了。
希夷山那邊的木棚被點燃,付之一炬,當然那些建設可以說白忙活了,但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何必留下來資敵呢。
稻城這邊也擺出了迷魂陣,當然不是真的什麼陣法,不過是為了迷惑敵人,讓其覺得稻城還有人。
類似於空城計,奈何他無法一個人坐在山坡上彈琴退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