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賜元年八月廿五,豔陽高照,碧空如洗。
第三師全體將士躲在洞庭山麓大寨之中,二百架連發重弩擺得整整齊齊,這些天製作大量箭矢(沒鐵,木頭削尖,重弩擊發)擺放成堆,孔孝先放出豪言:如若敵軍敢來,讓他們變成刺蝟。
可十天過去,敵軍沒等來,卻等來粟特第二批使者,他們敲鑼打鼓,扛著禮物。
孔孝先的臉上略顯尷尬。
面對敵軍主將的誠意,孔孝先覺得自己顯得不夠大度,於是當場釋放幾名俘虜,表示回敬,這其中當然包括阿吉爾漢。這十天,繁重的體力活把阿吉爾漢累瘦了,衣服也失去光澤。為此孔孝先還特意敬酒,表示歉意。
這次帶隊而來的使者,是一名能說流利漢語的中年人,看起來其貌不揚,但阿吉爾漢見到使者時卻一愣。
中年使者只是對阿吉爾漢笑了笑,阿吉爾漢垂頭喪氣,沒說話。
孔孝先邀請使者落座。
使者禮貌道:“我們戰神說了,希望歸還敦煌城給你們,還有全部梁軍俘虜。可惜你們敦煌主將林楚已經殺身成仁,我們也沒辦法讓他起死回生。我們還是很敬重他這樣的勇士的,為此還在敦煌為他立碑,戰神親自敬輓,以表悼念和敬佩。”
對此,梁軍五官並沒表態。——你們攻破城池,逼得我敦煌主將自殺。立一塊碑,就值得感謝嗎?雖然你們打算歸還敦煌,可是敦煌本來就是我們的,你們只不過是把搶走的東西還回來,值得感謝嗎?
中年使者見梁軍眾將不表態,又道:“八日前訊息,我們令人愛戴的粟特王阿里曼丹在一次暴亂中不幸離世,如今戰神阿里達伊繼承王位,成為新一代粟特王。同時,我王讓我轉達他的意思,新粟特王不打算繼續與梁朝為敵,並且派遣信使通知兀顏達把十七萬(其實是十五萬)粟特勇士召回。”
“當真!?”典效忠激動得站起身。
孔孝先面不改色道:“這位使者,你這話有何依據?”
使者有條不紊道:“其實我可以明確告訴你們,這場暴亂不是偶然。”
使者一句話,在場眾人全都聽懂了——他們的戰神,趁著國內空虛,借暴亂之名刺殺粟特王,篡位成功。
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本來阿里達伊就是粟特內部的親梁派,最開始他就反對進攻大梁。看來這個人倒也是“持之以恆”。當然,不要以為他是什麼好人,只不過他的思想裡“親梁”對自己更有用罷了。自己篡權之後,需要許多方面的支援,如若梁朝能鼎力相助,自然是最好不過。
西域十六小國當中,也有親梁派國王,阿里達伊剛篡位,就可以找到一些同盟,對他來說是再好不過的事。
“兵不厭詐。”孔孝先正色道:“這位使者,十分抱歉,在我不能確信這個訊息之前,我不能輕信你的話。”
使者點頭道:“孔將軍之所以能成為將軍,果然有過人之處,你不信,不要緊,可以派親信隨我去粟特,待你的親信看得清楚,再回來告訴你。”
“那好。”孔孝先轉頭問道:“誰願意替我去一趟交河城。”
“我去!”典效忠第一個站起。
“還是我去吧。”斷了一隻手的唐銘站起來:“我已經是半個廢人了,這種跑腿的事兒交給我,我覺得更合適些。”
孔孝先笑道:“唐銘兄作為唐氏門閥代表,簡直是再合適不過了。那好吧,出使交河城的任務,就交給你了。”
當然不能讓斷了一隻手的唐銘自己去,孔孝先還給他準備了兩名體壯扈從。萬書樓
——
天賜元年九月初一,武威城外兵馬大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