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到了明神宗萬曆時期,因援朝戰爭取得鑄錢權的戶部,大力設定鑄錢爐全國各處紛紛效仿,最後整個大明有多少錢爐無法統計,特別大量的私錢,輕劣錢摻入官錢充數,讓許多官爐紛紛關門大吉。
天啟與崇禎年間,一樣私錢氾濫,各省錢局濫錢惡錢,賺取利潤,崇禎元年,開鑄崇禎通寶,每文重一錢二分五厘,鑄作精良,然因朝廷財政幾近崩潰,不久後,就沒有維持下去。
後來鑄的各官錢,皆是徑小輕薄,為戲稱為跑馬錢,這時的錢制是最複雜的,各地錢局大肆濫鑄,加上全國氾濫的私錢,種類達到百餘種。
與歷代一樣,崇禎通寶以小平錢為主,便是面值一文的小錢,當然,還有折二錢、折三錢、折五錢、折十錢等大錢,便是當二文、五文、十文等錢使用。
在大明內,鑄錢獲暴利,是普遍現象,這時的鑄錢用銅,每百斤銅料,銷售後至少可得錢一萬六千餘文,然百斤銅料成本不到一半,利潤率差點達三倍,如果鑄錢者心術再壞一點,鑄造次質銅錢,那麼獲得的利潤還會更高。
所以說,從明太祖開始,民間私自鑄造錢幣的人就越來越多,儘管死罪,終不能止,發展到現在,越發氾濫,還盡是官將,豪紳,宦官等控制參與,私錢商勢力越來越大。
便是這些大商人們,哪個不是在家裡儲備了大量的銅料,隨時準備或者正在開爐鑄錢?
目前的大明,可謂私錢氾濫,不但中央,便是地方各省,什麼樣的白銀與銅錢都有,而且個個品質不堪入目,百姓苦不堪言。
對此,朝廷雖然三令五申,然別說民間私錢商了,就是各省錢局,一樣大造特造錢幣,讓崇禎通寶,成為中國貨幣史上,品類最繁多,版別最複雜的錢幣,最終損害的,只有朝廷與百姓的利益。
“這錢,倒是當真是照著當十大錢的規制鑄造的!”
範永斗的長子範三拔,略微一過手,便發覺這錢的好處,同市面上大量充斥的跑馬崇禎比較起來,這錢簡直就是良心典範了。
大明規定,當十等大錢,至少要錢重一兩,含銅要達到多少,然而卻很少辦到,天啟年間,曾開鑄當十錢,然因官私所鑄大,很快下令停鑄,並由朝廷出白銀,回收當十錢。
“這般造錢,卻是隻當值十文,這錢在市面上,至少可以換二十文以上!寧遠伯家中莫非當真如外面傳說的有金山銀山銅山不成?”
眾人不得不承認,手中的銅圓,成色好,外形美觀,含銅量高,份量足,如果被大量鑄造,投放市場的話,勢必會將那些私錢、跑馬崇禎打得落花流水。
“我老王和戶部的幾位郎中商量過了,以後會行文各省,再行上繳財稅錢糧的話,入庫便只收這種錢。不過,那些需要繳納錢糧的種田人一時到哪裡去找這些銀錢?我們只需在寧遠伯發行這些銀錢之時便有多少收多少,不使它流入市面就可以。”
“這樣一來,種田人的浮收火耗一樣的要繳,而且各地的官爺們還可以說,你繳的錢也好銀子也罷,成色品質不好,所以要多交些火耗折損。如此這樣一來,各地的官員不但沒有受到絲毫損失,相反的,還多了些收入,他們又何樂而不為?”
王登庫說得眉飛色舞,眾人也是聽得食指大動,但是卻沒有人顧及到,這個法子一旦被大江南北黃河上下的官員們心照不宣的推行起來,只怕不知道有多少窮苦百姓又要家破人亡了。
“那,眼下就是隻有一件事。如何能夠讓寧遠伯他老人家同意讓我們做這樁生意?若是他老人家見財起意,把這個事情讓自己的商號去做,我們不是為他人做嫁衣了?”
眾人立刻各自低下頭去默默的盤算起來。
“需要有人去一趟濟南,當面見一見他老人家才好!”
李守漢已經於數日前進駐濟南,這樣的訊息自然瞞不過生意遍及各地的大商家們。
“可是,若是面見他老人家,又是談論如此大的一樁生意,請他老人家恩准咱們做這門獨家生意,怎好空著手上門求見?”
接著便是要討論一下分攤公份的問題了。
呼吸之間,數萬石糧草,上千頭豬羊,數百匹戰馬,便被湊集齊全。
“寧遠伯領大軍在齊魯作戰,身邊想必缺少伺候飲食起居、茶水衣物的人,老黃,” 田生蘭笑著看著正在搖頭晃腦的黃雲發,“你在濟南那個外宅裡的女兒,是不是可以獻給寧遠伯?”
“老黃的那個寶貝兒,可是身兼了大同婆娘和泰山姑子的兩家之長,又是塞外韃靼哪個部落流落的公主所生,說起來也是金枝玉葉。老黃這麼多年嘔心瀝血的請人花大錢培養、教習,可是其志不小啊!老黃,捨得嗎?”
“有甚捨不得!當初請大同和泰山上兩處最有名的老鴇來教習她,為的就是有一天能夠派上大用場!只要老王說的這個生意能成,別說是一個外宅的女兒了,就是把山東和南直隸的外宅裡的娘們兒都送給他老人家,你看俄老王會不會皺一下眉頭?!”
廳內的一群人正在歡聲笑語之中,一個範府的執事急匆匆的跑了進來在範三拔耳邊小聲嘀咕了幾句。
範三拔聞聽之後不由得顏色為止一變。
“父親,列位大東家。剛剛有人從寧遠乘船送來的前方最新軍情。寧遠伯的郡主李華梅,引軍馬攻打塔山,寧遠總兵吳三桂、京營總兵吳標兩部趁機向錦州方向輸送糧草輜重,已經與錦州守軍會合於小淩河一線!”
方才還笑語盈盈的大廳之內立刻變得鴉雀無聲。
“三拔,你把手頭的事情料理一下,和你黃叔趕快去天津,出海到山東。前方軍情如火,咱們要儘快的和寧遠伯把交情建立起來!”
“對!老範,我的兒子也跟著三拔一起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