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正是酷暑,陽光炙烤下的大地散發著似是食物被煎烤熟了的味道,刺激著行走在路上的人直欲撲倒在大街上。
五臺山上,香客雲集,隨處便可以看到一位位滿臉虔誠的人兒手持著香火,跪倒在柔軟的蒲團上,跟頭頂金光閃閃的神仙菩薩們傾訴著衷腸。
一位位大光頭小光頭,掛著念珠,雙手合十,滿是慈悲的臉上,似乎在為一位位苦難的人兒祈福,憐憫。
所有的慈悲與不忍透過那百轉千回的菩薩心腸,最終,卻是化為一聲嘆息,阿彌……那個陀佛……
小明丟了道袍,棄了道冠,穿上了新手衣,悠哉悠哉的往山門走去。
方才踏入山門,便有一位小小光頭迎了上來,這小小光頭不過七八九歲的年紀,卻是披著袈裟,燙著戒疤,雙手合十,脆生生的道上一聲阿彌陀佛,出家人的慈悲為懷刻在這張格外稚嫩的小臉上,倒也別有一番風味。
小小光頭睜著雙亮晶晶的大眼睛,朝著小明行了一禮,“小明師兄,師弟在此恭候師兄多時了。”
小明覺得有趣,便上前調笑道,“小光頭,我有頭髮,你是光頭,怎麼能叫我師兄呢?”
小小光頭似乎被這個不問今生,不求來世的問題給難住,小手苦惱的撓了撓光頭,支支吾吾了半晌方才答道,“修行之路,豈能只看外表?”
小明大笑,“不看外表,為何這寺廟中卻盡是光頭?”
周圍大小光頭,虔誠香客無不朝著小明怒目而視,小小光頭急的漲紅了臉,小手噌噌噌的撓著發亮的小光頭,終於靈光一閃,答道,“修行之路,豈可無規矩路數?”
小明微笑不語,小小光頭似乎也察覺到了自己兩句話裡的自相矛盾,撓著光頭的小手愈發急促,眼看就要冒出火星來,卻是再想不出對策。
一位大了好幾號的中年大光頭再也看不下去,一步踏出,朝著小明怒斥道,“廟宇之內,豈可心懷不敬?”
小明卻是底氣十足,怡然不懼,長袖一甩,反斥道,“我與師弟探討佛法,正到妙處,為何不敬?師兄蠻橫跳將進來,於廟宇之內,大聲喧譁,心可為敬?我無慾無求,與菩薩羅漢無瓜無葛,何須相敬!”
周圍大大小小光頭香客無不一片譁然,群情激憤。
“此子膽敢玷辱我佛!是為大不敬!”
“佛雖無量,卻也容不下如此異類。”
“我佛門淨地,何時受過此等大辱?”
……
眼看一堆群情激憤的大小光頭就要將小明淹沒,之前那位小小光頭卻是尖叫了一聲,“主持有令,命我帶小明師兄前去見他,諸位師兄師叔師伯,不可阻之!”
在一群大小光頭的怒目之下,小小光頭低著頭,紅著臉,捏著衣角,在前方為小明帶路,看那扭扭捏捏的模樣,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才肯罷休。
小明卻是滿臉的坦然,悠悠的跟在小小光頭的身後,興致勃勃的與一位位怒目金剛對視,不時墊一下腳,數一數面前的光頭上有幾顆戒疤,覺得少了,便搖搖頭,咂咂嘴,覺得多了,便故意漏數幾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