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300億的票房,他能佔三分之一,按理來說很賺錢了吧?
也確實很賺錢。
但120億的票房,那是總資料,除去稅務,給影院的分成,還有發行方的酬勞。
他們落在手裡的不足40億!
這40億裡面在扣掉製片成本,那麼他們落在手裡,好點的也就是20億,差點的只有10幾億!
如果在攤開來算,還有其他不賺錢的電影和賠本的電影呢?
收益能有10億就夠大家高興了。
這10億利潤背後是整個公司,超過10幾萬人努力一年的結果。
這還是福斯公司。
換成其他呢?
環球,花納,傳說,索霓這些票房達不到百億的呢?
很多影業都是虧本支撐,靠著DVD市場,和旗下的電視臺在支撐著的。
這裡面好點的也就虎門影業。
虎門影業走的是小成本小製作路線,經常會出現一些小爆款,一年下來也能賺上幾個億。
就算虧也虧不了多少。
這些人看到安然每部電影千萬千萬的賺,誰特麼不眼紅。
基本這就是淨賺啊!
沒那個人不羨慕的。
可讓他們來搞網路大電影,鐵定死完,大家都清楚,他們沒安然那個本事,把劇本寫的原作一樣。
還有個問題,誰尼瑪自己抄自己?那不是自找殘廢嗎?
所以現在十大公司看的是各種羨慕嫉妒恨。
恨不得把安然捏死,偏偏又拿人家沒辦法。
《飢餓遊戲》票房很不錯,第一週就拿下1.6億票房,按照這個程度保本沒問題,賺錢也是遲早的事。
但問題很快就來了。
第二週之後,就有人說了。
這部電影太尼瑪囉嗦,如果按照《捱餓遊戲》那麼拍,半小時就拍完了。
人家的劇情才是精華!
這話剛開始也是無心之舉,但沒想到很快引起大家共鳴。
“對啊,安然老師的爛片……其實我都不想稱之為爛片,劇情緊湊,絲毫沒有拖泥帶水,《飢餓遊戲》就差點意思了!感覺很多劇情其實就是不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