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嬌這才鬆了口氣,才開始正兒八經的環視四周。
這屋子毫無疑問是土木結構。而且房子的通光效果相對比較差,這種土木結構的房子一般兩層。
下面兒一層是平時生活的地方。上面那一層是睡覺的地方。而且上面一層的地面鋪的都是木板。而且睡的房子因為沒有開窗戶。僅僅是憑藉瓦上面的亮瓦。射進來微弱的光芒。來看清有屋裡的一切。
所以閨房裡的。光線不是特別的好。當然晚上的時候需要點蠟燭,才能夠看清閨房,白天的時候憑藉亮瓦上的光線,也能夠看清楚閨房裡的一切。
蘭花村離京城遠,許多婦道人家一輩子都沒有去過京城,但卻是慧成縣阡陌交通裡面的一個要道口,雖然身處窮鄉僻壤之中,但是這裡的交通相對而言還是比較的方便。
起碼到縣城區趕集買賣,相對而言還是比較的方便。儘管要耗費一段車塵馬足的時間。
其實,大悅國向來也有重男輕女的陳規陋習。就拿蘭花村來說,很多做父母的壓根兒不重視自己閨女。始終抱有女兒是人家屋裡的人這種偏見。
但是,陳家人或許是個例外。起碼作為養女的原主,在這個家庭中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
……
連陳嬌都有點羨慕原主曾經得到的關愛,前世,雖然陳嬌的家族也比較的龐大。什麼叔叔,姑姑。七大姑八大姨什麼的。總之,親戚比較多。
可是,彼此之間都是面和心不和。或者說彼此之間相得都比較的冷漠。因為很多人都是掉到錢眼裡的。親情在這些人眼中往往一錢不值。
因為在前世的時候,儘管陳嬌生活上衣食無憂。但是,親情對她的印象,說實話,比較的平淡。
後來漸漸大一點,陳嬌明白一個道理。親戚往往都是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有時候還趕不上萍水相逢之人的江湖義氣。
同時,她有發現了一個規律。真正對我們好的人,往往都是直系親屬的長輩。其他的親戚對我們都是虛偽的。
有時候,很多親戚,彼此之間的往來,都是摻雜著不純粹的利益。這讓陳嬌感覺既無奈又很傷感。
但是,她穿越到這個古代的陳家。起碼感覺這裡的民風相對而言,還是淳樸的很多。有時候她感覺原主即是不幸福的人,又是很幸福的人。
當一個人被自己的親生父母拋棄了。那麼那個人就相當於生活中的浮萍,以後的生活是生,是死,是活,都要聽天由命。
但是,陳嬌又感覺原主是一個很幸福的人。起碼原主的養父母對她很好。哥哥也很疼愛她。起碼大家對她一視同仁。起碼她在這裡十幾年,沒有受到任何的偏見與不公。
這一切都讓陳嬌覺得,雖然原主的靈魂早已灰飛煙滅,那麼,她也可以安心的離開了。
起碼原主活著的時候,她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