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存在廢棄的戰鬥飛船,這不是新鮮事。
在大氣層內這就不可能,因為戰鬥機總是要摔下來;但在太空中,這些飛船能摔到哪去?
在戰鬥中,人類飛船機師操作飛船戰鬥,也包括自己的僚船,打著打著僚船被擊傷擊毀,然後失去控制飄向太空深處就很常見。
人類當然會在事後回收這些飛船,但也不可能全部都能找到,總有漏網之魚,或者躲在某顆隕石後,或者飄向深空……宇宙太大了,大得人類根本就沒法地毯式搜尋。
而且,他們也不敢搜的太遠,怕撞著域外生命。
貝海洋就老是想著,如果自己在太空裡撿條飛船回來,這種無主的東西不招誰惹誰吧?
可能對每一個機師而言,這都是他們共同的夢想。
考核開始!
第一個上機的就是戴維斯,那個袋鼠國的牛氣哄哄的傢伙。但貝海洋猜測他的機會不大,因為在橄欖球賽的對撞中,這人表現出來的精神力量才過百不多。
他能開始單飛這其中恐怕有總教官約瑟夫的幫助,這兩個國家的關係人盡所知,就是穿一條褲子的。
考核的方式很簡單,單飛一次,按照設定好的航線!
駕駛艙有四個座位,副駕是名經驗豐富的資深太空機師,隨時準備接手,但只要他接手,就意味著考核失敗!
後面還有兩個監視的,賽義德和約瑟夫,負責過程評定;整個駕駛艙開啟影片傳送,隨時回報駕駛艙的實際情況,也算是公平公正。
怎麼算是考核透過?除了基本的起飛降落外,還有一個很明顯的衡量標準:在前風擋中間放著一個固定的啤酒杯,杯子裡裝著半杯可揮發性的惰性酒精;當飛機高度超過50千米接近失重環境時,副駕會用蓋子把杯子蓋上,防止飄起,但在50千米的高度之下,這個杯子就一直處於敞口狀態!
要求就是,一趟起降完成,杯子中惰性酒精的存量不得低於三分之一!
意思就是,在最關鍵的起飛降落過程中,你必須飛得足夠平穩,因為這是客機,是有乘客的;不能像開飛船那樣把大傢伙整的七暈八素,影響乘客對太空漫遊的體驗感。
半杯酒精,一趟下來後還要剩三分之一,可以容許你犯錯的機會並不多,在平流層中一次動作稍大的姿態調整就能盪出些液體,又能蕩幾次?
學員們坐在會議室的大螢幕前,看著考核開始;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在這裡,也有不願意看的;比如其他參考的人,怕被影響了自己本來的節奏。
沒有考核任務的學員基本都在這裡,看這個也是一種學習,透過別人的成功或者失誤,從中找出自己的不足。
貝海洋沒來,因為他覺得看別人考試就是耽誤時間,你只能看外在的飛行姿態,卻永遠也搞不明白人家是怎麼運用精神力量的!
在飛機實際操作中,怎麼運用精神力才是問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