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協助梁蕭審閱的是諸葛瑜。
整個燕州最緊張的人,便是諸葛瑜了。
他作為老臣,當然明白,一萬多名騎兵和一萬五千梁家軍的開銷有多大。
只考慮經濟方面的話,這兩支軍隊的花費,相當於至少八萬常規步兵……
如果考慮民心和糧草等因素,兩支軍隊的消耗相當於六萬常規步兵。
此前的大周,還沒有少年掌兵的情況。
即使是沐凌霄這樣的人才,弱冠之前也只能作為部將,不能成為梁蕭這種級別的名義上的一郡太守,實際上的軍區統帥。
諸葛瑜可以想見,京城那群世家大臣免不了又是一番彈劾,極力反對。
段雲衣要給梁蕭如此軍權,必然承受著難以想象的壓力。
比如,端木雲城和端木雲青也封官了,官至五品,其實算是雙方互相妥協的結果。
朝廷不怕世家大臣鬧事,就怕他們不配合,消極怠工,互相推諉。
目前還沒有足夠的合適人員可以取代他們。
現場只剩下梁蕭、諸葛瑜、顧平休。
諸葛瑜擔憂道:“蘭陵侯認為,北胡幾時可能南下?”
“今年入冬之前,他們必須南下!”
“何以見得?”諸葛瑜來了興趣,那點擔憂都煙消雲散了。
“北胡定號匈奴,風帝好大喜功,急於立威,又有拓跋氏雙雄急於證明自己的價值。遼東死守,又有長城防護,不利騎兵久戰,可保無虞。只有燕州北面存在長城缺口,關隴北面則是草原,這兩地最易進攻。”
“但不論他們作何選擇,我都必須讓北胡人往燕州來,我國必有一勝!”
梁蕭的嚴肅分析,讓諸葛瑜和顧平休陷入沉思。
若是北胡選擇侵襲關隴,他也要引戰麼?
讓關隴救急,朝廷出兵相助,合力打擊北胡,趁機收服關隴貴族,或許才是上上之策。
但梁蕭可能不打算這麼做。
但考慮到梁蕭行事一向穩重,並無輕浮,文武二人只能選擇支援。
“再不濟,燕州也能據城死守吧……”這是諸葛瑜的心聲。
“與北胡一戰,必須是野戰。”
梁蕭的下一句話,讓諸葛瑜心頭一驚,還以為他聽到了自己的心聲。
“北胡騎兵眾多,野戰不利啊。”諸葛瑜嘆道。
梁蕭解釋道:“兵無常勢,為將者自當習用天時地利人和,因勢利導。我已通知京城方面,多造戰船,以防敵軍渡河來襲。”
諸葛瑜先是一愣,繼而撫須一笑:“剩下的,便是搜查城內奸細,赤血劍麾下的俠客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