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雲羅奇道:“難道娥皇淨土的每一朵雲上都有一片天池嗎?”
無淫大神巫道:“只要不是太小的雲,就都能生成天池,其中的水也非凡水,而是三光神水。”
風綠綺道:“原來如此,難怪能浮在雲彩上呢,不過這雲肯定也不普通,應該也是祥雲一類的吧。”
無淫大神巫點頭道:“不錯,姑娘真是冰雪聰明。”
雲端天池的水面上,一種五彩鳥成百上千地飛來飛去,有的盤旋在聚風帆周圍,有的落在沙洲之上休憩,有的則一頭扎入池水之中,許久不見出來,卻不時有五彩魚躍起,晃眼化作五彩鳥在池上飛舞。
支道林道:“這五彩魚能化成五彩鳥,倒是讓我想起了《莊子》裡,有關鯤鵬的傳說,只是這鳥和魚比起鯤鵬來,體量都太小了。”
司馬承禎稽首道:“支遁菩薩別來無恙,貧道稽首了。”
雖然在六毒島山巔重逢,但司馬承禎直到這時才找到機會與支道林敘話,之前因為無淫大神巫和龍智菩薩交談,修為較低的菩薩都不便開口,如司馬承禎五人這樣的修為就更是如此了。
支道林笑道:“想不到我們能在這裡重逢,真是有緣啊!”
司馬承禎道:“今日來的諸位菩薩,便是不庭之山竹林精舍的全部菩薩麼?”
支道林道:“不錯,今日求見三身俊巫,我們全都來了。”
司馬承禎忙對諸菩薩稽首道:“晚輩一行五人奉師門之命往東南荒諸國求援,為往三身國而取道歡喜地居天,當日路過不庭之山,未曾往竹林精舍拜會,還望諸位菩薩見諒。”
龍智菩薩打量司馬承禎五人,頷首而笑道:“如此年輕俊傑盡在玄門,真是佛門之憾啊!”
司馬承禎稽首道:“菩薩過譽了,我們修為低微,若無眾位前輩照拂,焉能來到這娥皇淨土。”
司馬承禎說話時,龍智菩薩卻在打量許逸冰,所以也沒再與他客套,而是嘖嘖稱奇道:“這位仙子所修之功法,與我密宗三脈七輪似有極深淵源,但周身卻充盈玄門青陽雷靈之氣,眉心輪中似還隱伏一尊神仙,真是怪哉!怪哉!”
無淫大神巫也早就發現許逸冰的異常,見龍智菩薩不解,便道:“其實這功法原是我們神巫道雷法,因為玄門靈寶天尊和帝俊私交甚厚,以至許多神巫道法術傳入玄門,又經玄門完善,也有回傳入神巫道的法術,譬如天罡三十六法和地煞七十二術。”
龍智菩薩道:“如此說來,不止佛法三身,密宗三脈七輪與神巫道竟也有淵源了?”
無淫大神巫道:“或許只是巧合吧,洪荒渺遠,許多秘辛早已不為人知了。”
許逸冰不想被人過多談論,連忙藉機轉移話題道:“無淫大神巫,請問雲端天池裡可以互相變化的五彩鳥和五彩魚是否就是凡間蜀地傳說中的魚鳧呢?”
無淫大神巫道:“正是,我之前就對你說過,凡間蜀地的巫教便是三身國所傳。”
支道林釋然:“原來是魚鳧,難怪能魚鳥互化。”
說話之間,船已飛過那片雲團,盤旋在聚風帆周圍的魚鳧有的飛回雲端天池,有的卻依舊跟船飛翔。
許逸冰道:“不知這娥皇淨土是否有晝夜變化,天上雖是星空,地上萬物皆放靈光卻也如同白晝,似乎也無需太陽普照。”
無淫大神巫道:“帝俊為十日之父,這娥皇淨土既為他所開闢,又怎麼會沒有日月輪換,晝夜變化呢?其實在這娥皇淨土裡同樣也有五方神樹,而三身國都就建在中央的建木之上。”
“建在建木之上的國度?那不知是怎麼樣的一番奇景了,真是期待啊!”虞雲羅無比神往地道:“請問,我們何時能到國都呢?”
無淫大神巫道:“娥皇淨土廣袤無垠,單是邊境就綿延千萬裡之廣,此船若要瞬息之間到達國都也並非不可,只是那樣就會錯過許多淨土風光,所以此船現在是以一息萬里的速度移動,要達到國都還需幾個時辰。”
“阿彌陀佛!淨土如此廣袤,我們豈能覽盡無限風光。還請大神巫讓船駛快些吧?”說話的是玄奘法師。
風綠綺忽走到玄奘法師面前,稽首道:“大師好,晚輩有一事不明,不知可否請教大師?”
玄奘道:“仙子請講。”
風綠綺道:“傳說大師西天取經,行程十萬八千里,遇九九八十一難,有三位徒弟一路斬妖除魔,保護大師,但大師的《大唐西域記》卻對這四位徒弟及路上斬妖除魔諸事隻字未提,而且凡間從大唐到印度也不可能有十萬八千里,敢問大師,這傳說是否空穴來風呢?”
玄奘道:“阿彌陀佛,佛法修三身,貧僧當年以化身在凡間西行求法,歷時十八年,行程五萬裡,寫就《大唐西域記》,而報身則從南瞻部洲出發,途中收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為徒,行十萬八千里,斬妖除魔無數,歷九九八十一難方至西天靈山取得三藏真經,所以《大唐西域記》是真,傳說也是真,只不過是貧僧化身和報身的不同經歷罷了。”
風綠綺釋然:“原來如此,那也即是說,大師西行取經傳說裡的大唐非是凡間的大唐了?”
玄奘道:“不,就是凡間的大唐,只是我的化身和報身在過了兩界山後才走上了不同的西行之路。”
“你們到底在說什麼?我完全聽不懂了……”張玉腰懵了,“難道四大部洲說的不是凡間?”
玄奘道:“不錯,須彌山也罷,四大部洲也好,其實都不在凡間,而是在靈界,當年貧僧走到兩界山,釋放悟空後,報身便由他保著走入西牛賀洲,也就是靈界的西荒了。”
司馬承禎道:“這麼說來,大師西天取經的傳說,也能像《大唐西域記》反應凡間西域情況一樣,反應許多靈界西荒的情況了?”
玄奘點頭稱是。
騶虞道:“傳說玄奘大師取經成功後,得了金身正果,受封旃檀功德佛,如今為何只是初地菩薩?”
玄奘沉吟片刻道:“凡間的傳說豈可盡信?你們看凡間有關貧僧西行求法的傳說,不是也認為荒誕不經,懷疑它的真實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