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鐵匠此時顯然亦明瞭了此戰之關鍵。卻見他撓了撓頭,縱身一躍,就往軒轅懷方向罩去。
可這一罩卻落了空,軒轅懷身形未動,神意亦並未從那持續專注的狀態中剝離,可是卻莫名挪轉了方位,令彼此兩不相干。
小鐵匠搖頭道:“我是力有未逮。你自求多福吧。”
清光一卷,消散於空中。
小鐵匠雖有凝力十倍的法門,但那並非他自身之法力。想要助歸無咎一臂之力,對軒轅懷造成干擾,終究有所不及。
時間緩慢流逝,歸無咎、軒轅懷二人,身上都莫名浮現出清霜一般的氣機騰湧而起,這是領悟道則、凝練神通的徵兆。
又過了一刻鐘。
軒轅懷驀地眸中精芒爆射,反手一揚,已然可見星芒一點之匯聚,立刻就要踴躍成型。
可惜——
歸無咎速度更快!
虛握成掌,凝合成拳,聚成無限之鋒銳,已然從正面殺到!
這一式神通的本體,清楚可辨是脫胎於劍道;但望其氣象卻並無劍道神通的超越與透徹,反而十分渾濁,似乎有許多叢脞無序、浩繁無度的力量雜糅在一起,組成一道大雜燴。
但道術雖糅,威力卻宏。
其威力卻不因其混亂而稍減分毫,宛若心中映照的一柄重錘,直教人呼吸不暢!
四倍之力!
面對這一式,軒轅懷並未嘗試躲閃,又或者倉促以尋常法門反擊。而是愈發沉靜下來,凝練自家掌心那一點星芒。
因他心知面對此術時一切反擊之舊法皆屬無用,非得以“倍稱之力”回應“倍稱之力”,才是破局之道。
只在剎那之後,二力相交。
軒轅懷掌心之氣機分明就要成型,只要脫離手掌的一瞬,就是四力匯通之時——但他終究還是慢了一步。歸無咎的四倍之擊,提前一步趕來,將軒轅懷將將成型的神通化去,然後以龐然無儔、不可抵禦之勢,傾瀉於軒轅懷的法身之上!
其實歸無咎的四倍倍稱之力運用的不甚完美,只是堪堪維持不壞而已,其中頗有內耗不順之處。論及真實威力,不過是三倍上下。但縱然如此,也非任何道境存在所能抵擋。
一陣隆隆巨響,天地似乎傾覆,粹白色光華似從巨大的水泉中噴湧而出。
軒轅懷身軀立刻崩散,猶如星辰破滅。
十餘息之後,數萬裡外多出了一尊石像。
歸無咎面色淡然,並無喜意。
這是二人的根本差異,在脫離本來所主之道途、融匯納新一道上,歸無咎自信在軒轅懷之上。
並非是軒轅懷悟性資質不如自己;在辰陽八劍的範疇之內,軒轅懷可謂是一點即通,暢通無比,勝過任何所謂的天生慧心之人,世間非第二人所能及。但超出這個範疇,其智力雖然依舊了得,卻已非世間最高等。
當年天懸大道之上,已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