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一重“水幕”擋在文晉元深身前,竟無絲毫防禦之能,好似完全只是擺設。
若說有甚變化,那就是經由這鏡光折射,“文晉元”的形象方位,發生了少許偏移。
不難發現,當“千蝶穿花”越過水幕之後,其執行軌跡似乎稍顯紊亂。
文晉元先前皆是專心致志的模樣,眉頭微蹙;此時忽然展顏一笑,微微點頭。
然後右臂虛劃,銀雨漫卷。
這一道道二尺長短的銀芒,與其說是“劍光”,實在不類。其首尾長短粗細皆完全一致,勉強說來,更像是無量“銀籤”、“銀棒”。
針鋒相對,無有遺落,立將萬千蝶影扎中,撲簌簌落地,化作清光散去。
任你變幻無窮,若是臨敵感應產生偏差,那便極易尋到破解門徑。
銀花細雨,消解來勢不說,頃刻間便要反攻倒算。
摩永工神色一正,絕無遲疑,金冠玉琉顯露真形,立刻動用“五音鍾”,又名“虎嘯山林”。
剛剛還是一片風平浪靜的寧謐之地,立刻雷音滾滾,沸反盈天。
那一隻只“銀劍”,抑或“銀籤”,彷彿二尺小舟遇上了狂風海潮,哪裡經受得住,立刻便被遠遠盪開,漾出裡許之外。
文晉元微現訝色。
但是在摩永工發動此術的一瞬間,他便感應到危險。
反手一託,一枚銀柱浮現身畔。
這一根“銀柱”,更像是某一枚“銀籤”放大之後的景象,高約二丈有餘,粗約一人合圍。通體銀燦燦,光爍爍,雖然無有任何神通異象彰顯於外,但是但凡望見當前景象者,皆會生出一種直覺,似乎此寶與文晉元之間,產生了一種莫名的聯絡。
此物之用,立刻就浮出水面。
一眼望去,“虎嘯山林”果然音潮如雷,強盛之極。文晉元接近一身法力抵禦,亦甚難抵擋,似乎上半身微現飄搖,身形亦不住地緩緩後撤。似乎下一步就是突破極限、一舉潰敗。
但是認真琢磨便不難發現,文晉元之“後撤”,其實暗藏著獨特的步調與節奏。觀其行走之軌跡,等若是圍著這“銀柱”繞行,彷彿有無形中的支援,助其突破己力界限,堪堪接下這一招。
摩永工面色一變。
若對手動用了近道層次的護身之寶、神通封印之法,那此戰等於是他勝了。就算對方不忿失利,欲以底蘊相拼。但是這也完全無礙,至少自己鬥法得勝的心理優勢已完全建立起來了。
但事實並非如此。
那“銀籤”神通與大巨大銀柱之間的關聯,一眼可辨。
這一根銀柱,分明是與自己的金冠玉琉、利大人的九弋、荀申亂空錘等法寶相似,補足一身道術、輔佐鬥戰之用,甚至鑄成鬥法之根基的一件秘寶!
在近道境之前便能動用、相當於天祭器層次的寶物。
剛不可久。
這風雨飄搖、天色變色之相只維持了一刻鐘上下,立刻止歇。
“五音鍾”神通,終未能奈文晉元何。
摩永工立刻籌思臨敵之策。
但尚未轉念入深,心中警兆忽起。
猛地抬首一望,忽然泛起一絲涼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