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要是有個兩千萬美元的票房分賬,那也不錯了。”
遠在京城的吳淵接到了《李小龍》大規模上映的票房資料後,已經非常滿足了。
他的心不高,別說全球票房3億美元了,能夠有2億美元就夠他樂了。
別看現在好來塢那些商業大片,動不動就全球票房十多億美元,就覺得幾億美元的票房不值一提了。
事實上每年全球票房能破億美元的電影並不算多,而且集中在太平洋兩岸的兩個大國。
能夠全球票房破2億美元,都已經值得吹噓了。
特別是小成本的電影,更可以稱得上是票房黑馬了。
“兩千萬美元,差不多有個1.3億人民幣了,拿來補貼光影時代院線,也能頂上小半年了。”吳淵滿意的說道。
光影時代院線幾乎就算是他獨資的公司,哪怕現在做到300多家電影院了,也只是引入了光影時代作為股東而已。
雖然他也有給高管分期權,但在公司有困難的時候,當然是只有他自己能出錢給公司緩解資金壓力的。
還好,暫時未來半年到一年內,光影時代院線的資金壓力也還不算大,虧個三五億他也頂得住。
“不過,也得開源節流了啊。”說著,吳淵就開啟了電腦。
今天是他難得的工作日,自己在書房開始處理起了最近公司的事務。
最近一個月吳淵都是比較閒的,天天在家裡和劉一菲帶孩子。
夫妻倆也終於在某一個深夜,在女兒拉褲兜醒來哇哇大哭時,聽到了女兒喊爸爸媽媽,算是圓了吳淵的期待。
不過,一個月的溫柔鄉、帶娃日子,總是得有那麼幾天還是得工作的。
雖然正在面對前所未有的流行病,但不代表公司就會完全不工作了,只不過是將外出的工作全部先停掉,然後其他工作轉到線上處理。
比如,投遞劇本的稽核工作。
光影時代現在已經有了一套很完善的電影投資體系了,不管是扶持新銳的編劇,還是投資新人導演,又或者拉攏著名的業內導演,都有一套自己的體系。
不過最終篩選出來的,確定要立項製作的電影,最終還是得讓吳淵過目一遍,他確定可以,簽字之後,這個專案才能真正打錢,進入立項籌備階段。
這也是吳淵為了避免公司投資受損做出的最好選擇,畢竟至少到今年,他的看透未來金手指都還在的,而且還能再堅持一兩年。
兩年之後,等到時間線已經超過了他夢中的那段經歷後,他就不會再對公司最終選出的投資電影太多指手劃腳了,過目就真的只是看一眼,只要不是那種看起來一眼賠的劇本,他都不會再否決了,將投資選擇徹底交給公司那群專業人士。
坐在電腦前,吳淵簡單的翻閱起了已經被公司內部審批透過的電影。
其中大部分都是他不知道的電影。
現在華語電影圈,一年被創作出來的電影太多了,新導演也多,失敗了但還想繼續幹的導演也很多,而光影時代又是業內數一數二的大型電影公司,所以每年都有數以百計的劇本投向光影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