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淵也在琢磨著,要不明年把電視劇製作重新撿起來,也不能真讓公司停擺那麼久嘛,不然白髮工資他也挺心疼的。
不過這些具體的事情,還是要等他從美國回來之後再細談。
“咚咚咚……”這時,李曉萍辦公室的門突然被推開,她的秘書拿著一份檔案走了進來。
“李總,金雞獎那邊公佈了今年入圍的影片,我們的《蔡文姬》入圍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攝影、最佳錄音、最佳美術七項大獎!”
正在揉眉的李曉萍抬起了頭:“最近光忙著其他事了,都忘了金雞這茬。”
“入圍名單拿來我看看。”
從今年開始,為了跟上華語電影的發展速度,金雞獎從原本的兩年辦一次,又改回了一年一屆,並且從以前的每年都換舉辦地點,改成了固定地點舉行。
不過並不是永遠固定,而是一個地方固定舉行五屆。
從2019年到2023年,金雞獎都會在閩省的廈門舉辦。
說起來,隨著老一批的所謂“電影前輩”們都紛紛去世或者徹底退休後,現在的金雞獎終於是沒有以前那麼封閉和玩小圈子那一套了。
或者說所謂的京圈在大資本席捲的當下,已經不再是什麼能左右華夏電影的圈子了,不再能掌握話語權了。
現在的華夏電影是看資本說話的年代了。
看看今年的入圍電影名單就知道了。
入圍最佳故事片的電影有《紅海行動》《我不是藥神》《流浪地球》《後來的我們》《地久天長》《蔡文姬》。
六部電影,清一色都是大公司或者背後資本深厚的電影,像以前那樣靠所謂的師門關係、看輩分入圍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而且因為那啥事,臺島金馬獎被內地封殺後,金雞獎也成為了國內最重量級、權威性的電影獎項,也讓這個本來都不再被觀眾關注,“老套過時”的金雞獎重新回到了大眾視線之中,成為了熱度最高的內地電影獎項。
簡單的看了一遍今年的入圍名單後,李曉萍還算滿意的說道:“不錯,能入圍這麼多獎項,已經是對《蔡文姬》的認可了。”
“不過今年《蔡文姬》並沒有拿到柏林最佳影片,所以大機率也拿不到金雞最佳影片的。”
“論票房比不上《我不是藥神》和《流浪地球》,論藝術性和《地久天長》相比也稍有遜色。”
“估計最終最佳影片大獎就會落到這兩部電影之中了,也不知道今年會不會再發雙黃蛋。”
“不過金雞好像從來沒在最佳影片上發雙黃蛋吧,都是在最佳男女主發雙黃蛋。”
“看來今年的最佳影片還是會很有懸念的啊!”
《蔡文姬》4月的時候已經在國內上映了,最終只取得了不到2億人民幣的票房。
沒辦法,走藝術路線的人物傳記電影,天生就不吸引票房的,而且也做不到像《隱入塵煙》那樣引發全民共鳴,出現什麼票房逆襲的奇蹟。
能夠有個一億多票房已經很不錯了,再加上海外版權收入,不虧還小賺了,已經算很好的結果了。
倒是今年金雞的最佳影片,到底是會發給票房最高,同時也頗有“主旋律”味道的《流浪地球》,還是發給拿到柏林評審團大獎,在歐洲為國爭光的《地久天長》?
這個懸念還真不好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