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霧劇場的事就這麼定了吧,到時候做好宣傳工作。”吳淵最後一錘定音的說道。
至此,他來公司的任務也基本完成了,接下來光影快播的主要努力方向就是進行第一輪融資,搞一筆熱錢之後繼續投入到公司發展之中去。
擴充伺服器、自制電視劇、綜藝,這都是要花大錢的,就算能有18億美元,估計一兩年內也就都會被花掉了。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光影快播還得進行第二輪、第三輪的融資,然後再上市圈一筆錢,最後將成本分攤到廣大的股民身上。
最後囑咐了陳德韋一遍後,留下了一個鼓勵的眼神,吳淵就離開了公司。
其實,在光影快播的樓上,還有一家他的公司呢,那就是光影時代院線。
不過與風雲激盪的光影快播不同,光影時代的院線發展的非常順利,從北美院線挖來的高管們也沒有被國內電影市場的熊市衝昏頭腦,不顧一切的瘋狂擴張,始終都是處於一個穩步擴張的節奏中。
目前光影時代院線在國內,包括港澳臺地區,已經擁有了十家影城,近兩百家影院了,幾乎覆蓋了90%的地級市。
而在非華夏地區,主要是馬來西亞、新加坡兩地,光影時代院線還擁有十幾家影院。
院線規模達到了這個程度後,公司就已經從擴張時代轉到了平穩發展時代,每年新建影院數量都只有幾家而已。
不需要再將每年影院盈利的絕大部分都投入到滾雪球擴張後,現在每年光影時代院線也能給吳淵帶來十幾億人民幣的淨收入呢。
這筆淨收入,大部分都被吳淵繼續投入到了影院的升級上。
也就是大搞IMAX影廳。
這玩意還是很貴的。
目前國內只有一個院線——萬達院線能夠做到旗下每家影院都有IMAX影廳。
其他的大地、星美之類的院線,也都只有30%的影院有IMAX影廳,而光影時代這邊雖然比例更高一點,但也就50%而已,而且只能做到一家影院一個IMAX影廳。
這樣的數量當然是並不能讓吳淵滿意的,在影院不再繼續擴張後,他就讓院線這邊著手提高IMAX影廳的數量了。
3D IMAX電影是未來五年的大勢,也是商業電影的票房主力創造者,誰掌握了更多的IMAX影廳,自然能賺到更多的錢。
而且往小了說,吳淵的《頭號玩家》也是隻有在3D IMAX影廳裡才能獲得最好的觀影效果的,在普通3D影廳是不能完全感受到這部科幻電影的魅力。
哪怕是為了自己的新電影票房能更高、影迷觀影效果能更好,他也希望國內能多一些IMAX影廳的。
而這,恰恰就是產業鏈的催化,為了配合一部電影的上映,上下游都在升級發展!
在這一片和諧發展下,吳淵也能放心的投入到手頭兩部電影的後期製作之中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