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頓老師的家人,她的粉絲朋友、圈內好友,以及從五湖四海邀請的影評人,各位主創邀請的圈內好友們齊聚一堂。
首映禮舉行當天,群星璀璨的同時,又充滿了感動的氣氛,在一片歡聲笑語,淚中帶笑中圓滿落幕。
首映結束的當晚,網際網路上的電影自媒體就爆了,大量長篇影評第一時間出爐,被轉載、分享、點贊。
微博粉絲上百萬的電影大V——胡說電影第一時間就分享道:
“為了最大可能少劇透,一句話簡單概括下劇情:一個癌症晚期患者生前的歡聲笑語與喜怒哀樂,以及親情、友情、愛情。”
“熊頓是一個極其樂觀的姑娘,即使身患絕症躺在病床上,也要想盡方法”調戲“帥慘了的梁醫生,電影也在她的各種搞笑行為中一點點舒展開來。”
“痛並快樂著,是她的風格,你說熊頓不怕死嗎?我不信,她一定怕,是個人都怕,不過她明白“死,只是一種結果,怎麼活著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她才格外珍惜最後的那些時光,給所有人留下儘可能多的歡樂與美好。”
“我不知道電影是否最大的還原了真實本身,這已經不重要,誠意在,細節在,我已經被打動。”
“劉一菲在電影中表現很到位,幾段淚點的戲很有張力,自然不做作,喜怒哀樂拿捏很準,反倒吳彥祖多少成了花瓶的意思。”
“導演組在一些細節上也很有心,比如“紅色”,紅色的圍巾、裙子、塑膠袋、氣球等等,透出熊頓樂觀、熱情的天性吧。”
“最後,借用電影裡熊頓的一句話送給大家:死,只是一個結果,怎麼活著,才是最重要的。”
而同樣頗具影響力的影評人,曾經是南方都市報撰稿人,現在是自媒體影片博主的“劉老看大片”同樣連夜製作了一期評論影片。
“很意外,非常意外。”
“劉一菲在《滾蛋吧,腫瘤君》裡所做的並不是什麼表演,而是真正成為了原著漫畫的原型熊頓。”
“就題材而言,這是一部讓人懼怕的電影:講述一個無法繞過去的生死話題,卻偏要用喜劇的方式去呈現。”
“這種調性上的天然罅隙,往往會造成電影不是偏向膚淺狗血,就是釀成情緒上的失控。”
“韓嚴執導的《滾蛋吧,腫瘤君》遠遠超出我們對一部華語電影的想像,它看上去既有小妞電影的爽利活潑,又有奇幻片的別出心裁,既有恰到好處的搞笑元素,又有強大到足以讓人拜服的情感力度。”
“毫無疑問,這是一部可遇而不可求的佳作。”
“劉一菲的表演沒有大段渲染悲情,然而是把熊頓的樂觀積極展現的淋漓盡致。”
“結尾的幾段離別,無需刻意煽情,只是那股最真實最細微的親情和友情,就直擊內心最脆弱的地方。”
“熊頓雖然走了,但她想留給世人的樂觀和美好都留下了,導演和演員也用熊頓式的幻想方式表達了珍惜生命、追求夢想的重要。”
“我個人認為,這部電影是劉一菲在情緒表現上做的最好的一部電影。”(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