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拜完地壇,祈禱風調雨順。
林遠開始按流程,封賞文武百官。
原本的五司,晉升為六部,增設兵部。
所有人的官職名稱沒有變化,只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品階提高許多。
比如王安石,他原本的戶司官銜最多正五品。
如今建國以後,商王朝屬於獨立政權,和大宋政權平等。
六部尚書,正二品銜;
六部侍郎,正三品官銜;
在六部之上,增設文武宰相二人,正一品。
機構暫時如此,後續在完善,
王安石首任文宰相,主要責任是協助林遠統領六部,規劃領地發展。
“多謝大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王安石直接被提拔為宰相,可見林遠對他的厚恩,他當即叩首謝恩。
武宰相一職,由諸葛亮出任。
武宰相,等同於三軍總司令,可以調動領地內的一切兵馬大權。
即便是不和林遠商量,也沒有關係。
這樣的恩典,開創了歷朝歷代的先河。
諸葛亮叩首謝恩。
六部尚書,六部侍郎等官職,均由原來的李冰、包拯、公孫賀等擔任,不再換人。
新增的兵部尚書,暫時空缺,後期再補上;
外派的封疆大吏,職能不變,官職名稱需要改變一下。
商王朝,將不再沿用宋朝的知州制度,而改為唐朝的‘刺史’制度,職能不變。
隨州刺史范仲淹,漢陽刺史張居正,雲夢刺史宋江,南陽刺史賈詡;
郢州刺史,原本是諸葛亮兼任;
不過現在,諸葛亮出任武宰相,今後的事情更多了,林遠很擔心他的身體,害怕他再一次‘心律交瘁’而亡;
因此,林遠將郢州刺史一職,改為剛選拔出了的賀知章出任。
賀知章在唐玄宗麾下,從政數十年,為玄宗的‘開元之治’立下不少功勞;
有他出任一郡刺史,問題不大;
還有均州刺史,由能力出眾的蘇轍出任;
均州剛被攻佔,有一個半隨州大小,西鄰秦嶺,南接神農架,裡面的資源比大洪山還要豐富。
之所以選擇蘇轍,是因為他擅長招撫工作。
他出任均州刺史的任務,就是將那些逃進秦嶺、神農架的百姓,全部召回來。
除了遺失荒野的百姓,深山老林中還要亂軍要剿。
為此,林遠還特意調張飛率3000士卒去均州剿滅亂軍。
文官一定,朝廷的整體框架也就定了。
接下來開疆拓土,就需要武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