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軍隊規模的擴大,以往的500人營編制,已經完全無法形成有效的指揮體系。
林遠與諸將商議之後,決定將營編制擴編至5000人。
1個營設立統領與副統領2人,在其下設5個千夫長,50個百夫長。
他首先將收編的三千廂軍打散,編入三萬大軍中。
然後,再從大軍中提選6個營,分為3個步兵營,1個騎兵營,1個射手營,1個輜重營。
騎兵營的統領,定為宇文成都,副統領楊欽。
楊欽最近一段日子,進步飛快,都趕上普通的白銀武將了。
林遠對他寄予厚望。
將他安排在副統領這個位置,正是有意要栽培他。
至於另外5個兵營,則構建一個完整的營團,共25000人,營團設指揮使、副指揮使二職。
第一營團,林遠取名龍驤營團。
龍驤營團指揮使,暫時由他代職。
于禁為副指揮使。
此外,文聘與趙無極,分別出任龍驤營團第一營統領,龍驤營團第二營統領,至於第三統領、第四統領、第五統領暫且空缺,以後再補。
對於統領一職,寧缺毋濫!
高倉、周康、王珅成立斥候營,人數500,獨立於龍驤營團之外。
林遠對他們提出的要求是,既要能探知情報,又要能打得了硬仗,有些偏特種化。
至於多出來的三千人,則統統加入廂軍編制。
林遠這一來一回,算是將隨州城的兵力完全掌控了。
隨州的三千廂軍,全部是等級高,裝備精良的五階兵種,戰鬥力強悍,被林遠打散分到龍驤營團中,變成了林遠的私兵。
而整編之後的隨州廂軍,全部是由淘汰下來的私兵組成,這些人也不會背叛林遠,就算是朝廷再派將領來任職,他們也只會聽從林遠的命令。
而且,這些廂軍還擁有南宋朝廷的津貼,省去了林遠的一部分開支。
將大軍整編完之後,林遠就利用武庫中的精銳裝備,開始裝備龍驤營團與騎兵營。
僅過三天時間,原本三萬人的民兵部隊,鳥槍換炮,一躍成為精銳部隊。
每個士兵身上,都裝備了盔甲,兜鍪,武器,雲頭靴……
不僅如此,林遠還派遣了一個營,向南區的諸葛亮大軍運送裝備,裝備的數量,足夠準備兩萬人的大軍。
只等諸葛亮在南區,將戰果消化完畢。
這樣,林遠手中,等於是一下子就擁有了5萬精銳部隊。
士卒裝備完畢,林遠決定對隨州中區的剩餘領主開刀。
臥榻之內,豈容他人酣睡,這個道理宋朝人都懂。